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黄山市> 休宁人物

程敦裕

[公元1873年-1960年]

程敦裕为[公元1873年-1960年]

  程敦裕(1873~1960年),字荷生,县城文昌坊人。为徽商代表人物。
  敦裕7岁入塾,及长,随亲戚去江西乐平源茂杂货店当学徒。18岁时,因店亏损停业而转赴南京谋事,后与友人开设源盛染织布厂,经10多年刻苦经营,成为南京城西染织行业大厂家之一。
  他仗义疏财,热心乡里公益事业。民国3年(1914年),县城西门夹溪大桥和北乡洽舍桥被洪水冲塌,他倡议修建,并以其戬谷堂名义捐资2200银元。同时,又向旅外徽商募集近3万银元。公推邑绅夏慎大主持修桥,历时4年,两桥均修成。23年全县大旱,粮食欠收,灾民求生无策。他与县城首富汪静波筹得巨额捐款,采用以工代赈办法,招募民工疏浚城内外沟渠,治理淤塞下水道。自开始至竣工,均亲临工地指挥,从不间断。当时驻休专员刘秉粹亲撰一联相赠:“居乡作公益事,为人无私利心。”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从南京返乡,当时皖南行署主任戴戟,闻其名声,聘为皖南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委员,委托他为前方抗日战士筹募寒衣,他率先解囊捐款千元,如期完成征募寒衣万件的任务。27年,屯溪人口激增,物资奇缺,当局为抑制奸商囤积居奇,筹办“皖南日用品公营合作团”,经营粮、油、盐等日用必需品,他被聘为经理。历时两载,保障了民众基本生活供给,结束时尚盈余两万多元,他又建议将该款修建黎阳桥与华山堤坝。当时,屯溪常遭日机侵袭,老街狭窄,空袭时,人口不易疏散,当局决定开辟三条横向街道,复请他主持其事。他奔波劝说,动员拆迁,为屯溪市政建设作出有益贡献。
  民国29年,齐云山玄天太素宫倒塌,他又任齐云山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积极筹募捐款,并亲临督促施工,及时修复原貌。
  敦裕热心桑梓教育事业。抗战时,南京安徽中学内迁至阳湖、柏山寺,因条件限制,借用茶号的拣茶板当课桌,他主动捐助课桌椅600套,海阳小学校舍不敷应用,他又慨然捐地5亩,供该校扩建之需。
  他自奉俭约,烟酒不沾,但对贫苦乡亲族戚,则周恤备至。1960年卒于南京,终年83岁。
同年(公元187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