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广州市> 番禺人物

张月儿

[公元1907年-1981年]

张月儿为[公元1907年-1981年]

  张月儿(1907年-1981),原名张帼雄,祖籍广东顺德谢村,著名香港粤剧老倌。11岁跟从乐师徐桂福学习。13岁开始在香港登台演唱。她的代表作是《歌姬同乐宴琼林》。适逢唱片业崛起,上海及香港各唱片公司为她录制唱片,包括了《蝶迷》、《花月留痕》、《口花花》、《狗肉父老》、《游子悲秋》、《爱花情果》、《莺莺酬柬》、《拜金花》、⊙兄难弟》、《字花厂寻妻》等唱片。后来请了音乐撰曲家何少霞写成《一代艺人》,名震一时,风头一时无两。
  张月儿原名张帼雄,一九○七年出生于广东番禺钟村谢村一个贫农家庭,但因家贫被卖到新会由养母(阿姑)抚养成人,在老音乐师傅徐桂福门下学艺。她十三岁登台,初试歌喉,各大唱片公司就争相聘请去灌唱片。当时香港歌林唱片公司汇集名家灌了《歌姬同乐宴琼林》一曲,就称张月儿为歌界明星,熊飞影为大喉领袖,郭湘文为平喉领袖,刘碧云为子喉后学。
  二十年代,张月儿的唱片《蝶迷》、《花月留痕》、《游子悲秋》、《爱花情果》、《莺莺酬柬》、《口花花》、《拜金花》、⊙兄难弟》、《字花厂寻妻》等,已风行于省港澳,“歌界明星”美誉,张月儿是受之无愧的。三十年代,影星阮玲玉自杀,张月儿既哀悼这一代红星,更愤恨那吃人的社会,特邀名撰曲家吴一啸,为她写一首《一代艺人》。此曲问世后,竟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曲。张月儿不但平喉自成一家,在演唱谐曲方面,更有独到之处,如《通台佬倌》、《呃神骗鬼》、《睇相》等曲,都是历唱不衰的。加上她能唱多种声调,大喉、平喉、子喉、子母喉、老生喉都能运用自如,在一首曲中,经常一人唱多角,身份各殊,形神俱肖,故群众又称她为“鬼马歌王”。 张月儿享誉六十余年,足迹遍省、港、澳、沪及偏僻农村,曾到过旧金山、星加坡、马来亚、暹罗、越南等地演唱,到处都载誉归来,获奖状与金牌不计其数。但张月儿没有一点“佬倌”架子,她为人风趣,性格开朗,平易近人,虚心好学,有不明白的地方,甚至不耻向自己的门生下问。她虽自幼失学,但由于谦虚好学,使她不但认识字,还能领会字句中的含义,掌握每首曲的特定情景与人物性格,所以,张月儿唱曲,能七情上面,声随情发,腔从情生。
  张月儿自己是“学而不厌”,对人更是“诲人不倦”,说张月儿是“桃李满门”,真是一点也不夸张。张月儿的首徒奔月,在二、三十年代之间,师生合唱,曾灌了不少唱片。在省、港、澳有一定成就的门生,有张蝶儿、苏莺儿、关楚梅等。稍露头角便转业或息影家园的,就有张萍儿、关雪儿、尤娟儿及肖儿、荣儿等一大批,即使非正式门生的小燕飞、张雪英、刘碧云、胡美伦、黄佩英(即新月儿)、何丽芳等,亦曾获得张月儿不少教益。用何丽芳的话来说:“算是阿家(张月儿)半个徒弟”。
  六十年代后,张月儿年事已高,且患有心脏病,还继续授徒教艺,她最后一个得意门生,就是曾随香港香江业余音乐社来穗演唱,博得好评的杨丽红小姐。张月儿一生致力于曲艺事业,不幸于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四日(农历辛酉年十月初八)病逝于香港。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