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霍山人物

张佑丞

张佑丞为

  张佑丞男,汉族,1943年12月生于霍山县上土市镇上店村一个书香门第。笔名素竹,农民诗人、作家。童年时读过私塾,“文革”前毕业于上土市中学。21世纪初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新闻文化研究所高级研修班进修,取得结业证书。他1964-1971年担任民办教师期间,赶上“文革”-,因写旧体诗被当时的领导视为“四旧”(旧文化、旧礼教、旧风俗、旧习惯),将其无辜开除,后来一直在家从事农业生产。1998-2002年,任县政协委员。1995-2000年间,先后参加中国诗词学会、安徽省炳烛诗书画联谊会、湖北省黄冈市作家协会,均为会员。
  张佑丞虽在“文革”中蒙冤受屈,但对文学矢志不渝,尤其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更加焕发了艺术青春。他在家一边生产,一边从事文艺创作,先后为上土市镇老年学校《衡西艺苑》刊物,为县老年大学编写《近体诗格律提要》教材,为黑石渡镇新店河村编纂《睡美人的故乡》地情书,写有《霍山情》、《古佛堂风景点专辑》、《登黄鹤楼》、《霍山赋》、《睡美人的故事》、《皮日休的晚年与西山文学》、《霍山文化起源初探》等诗歌、散文、故事和论文。《霍山拾粹》一书已由香港天马出版社出版。他的作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质朴自然、明白如话,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讴歌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其中《霍山情》诗集曾流传到港澳台地区,受到当地学者的一致好评。《母子情》、《音断人千里》以“望儿泪水盈东海,思母愁肠煎寸心”、“自从君去天涯,鸿书望断;吾独魂消地角,恨海难填”等诗歌和抒情散文语句,表达了海峡两岸亲人的思亲和盼统一之情,大陆和台湾学术界一些人士曾给予高度评价。《霍山赋》、《皮日休的晚年与西山文学》、《一片甲骨文的启示》等文章曾在重庆《巴渝风》、六安《皖西日报》、山东《现代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2000年7月,他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世纪风》全国文艺交流大会,在作《日本汉徘体诗初探》的学术交流演讲时,受到中央文联副主席李瑛等9位领导及日本学者的赞赏,除接见外还签名留念。2001年《登黄鹤楼》一诗,荣获首届“世纪风杯”全国文学艺术大奖赛二等奖,同时,大赛组委会还授予他“弘扬中华文化”终生荣誉奖。其生平事迹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等单位,分别载人《中华人物》、《中国世纪专家》、《中国诗词楹联艺术家大辞典》。
  张佑丞不仅爱好文学,而且很关心家乡的“两个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为宣传霍山、介绍霍山、提高霍山的知名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在担任县政协委员期间,曾提出“修复中界岭引江人淮大堰工程建设”的提案,被县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引起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已付诸实施。他平时还经常协助当地有关部门做失足青年帮教工作,为外出打工者维护其合法权益,为-排忧解难,帮助贫困农民发家致富,向外界推介霍山。这些事迹,《安徽日报》、《皖西日报》等9家报刊,曾于2001年以《乐为人民鼓与呼》、《为民解忧乐陶陶》等文章作了长篇报道。2005年初,时任霍山县委书记(后为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的张祖旺,对他进行了高度评价:“你作为一名霍山才子,近年来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经济发展大局,献计献策,尽心尽力,我非常满意,充分肯定。希望今后一如既往,为家乡发展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