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烟台市> 莱山人物

张文偕

[公元1907年-1934年,革命烈士]

张文偕为[公元1907年-1934年,革命烈士]

  张文偕(1907—1934),东北革命军第四军政委兼饶河反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山东省掖县人。青年时期,他就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到中国工人阶级的行列,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教育下,思想日趋成熟,并很快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送到苏联去学习。
  1933年6月,张文偕回国,被党组织派到李延禄领导的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任政委,同广大抗日战士转战在吉东地区,英勇打击日寇。同年,党组织派他以救国游击军、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政委的身份到在虎林战斗中遭受重大损失的饶河反日游击队去帮助工作,后任饶河反日游击大队大队长。
  张文偕到任后,和游击队的其他领导,认真总结了虎林战斗游击队失败的原因和游击队同救国军联合中的经验教训,制定了积极宣传和稳妥联合的方针,带领游击队积极打击敌人,用不断取得军事上的胜利来扩大游击队的影响提高游击队威望的策略。经过张文偕的积极工作,于1934年7月,在义顺号召开了救国军残余部队和各山林队二百多人的反日大会。在这次大会上,收编了二百来人加入游击队,使饶河反日游击队的武装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加强和进一步扩大抗日武装奠定了有力的基础、打开了新的斗争局面,在张文偕出色的指挥下,游击队取得了打击日伪军的多次胜利。
  1934年2月25日,张文偕率领队伍冒着大雪在饶河一带活动,行至十八垧地时,与二百多敌人突然相遇,张文偕面对敌众我寡的形势,沉着、机智地指挥战斗,利用有利地形给敌人以突然袭击,打得敌人溃不成军,抱头鼠窜,这一仗打出了游击队的威风。同年6月,张文偕率领游击队打垮了抱马顶子苑福堂七十多人的走狗队,不久又取得了攻打小佳河、小西山等地走狗队的胜利,并创建了以抱马顶子为中心的抗日游击队根据地。
  张文偕不仅是出色的军事指挥员,而且还是搞好部队建设的党的优秀干部。他无微不至地关怀每一个战士,为解决战士的衣食问题,他经常忍饥挨饿。他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深受同志们的拥戴。他十分重视游击队和群众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向战士们宣传抗日军队保护人民的宗旨,要求战士遵守群众纪律,保护群众利益。在实际行动中,他率先垂范,给战士们做出了榜样,使游击队和群众关系非常密切,被老百姓称之为“真正的救国救民的队伍”。同时,他还特别注重游击队内部的团结。在他的领导带动下,同志们紧密团结,并肩作战,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1934年8月28日,张文偕和政委崔石泉率一百多名游击队员和收编队攻打驻守虎林县三人班之敌。行到三人班附近,因雨大,收编队未能按时在预定地点会合。因此,游击队只好在三人班的北山宿营。由于后来赶来的收编队行动不够隐蔽,被三人班的敌人发现行路。次日,游击队刚吃完早饭,大批敌人包围过来,双方激战五六个小时。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张文偕决定组织突围。在他的指挥下,部队顺利突破包围,未受损失。但在后边掩护部队突围的张文偕却不幸中弹牺牲了,年仅27岁。他的牺牲,激起了广大指战员的悲痛,战士们纷纷请战,要为张文偕同志报仇雪恨。崔石泉接受战士的要求,组织队员第二天攻占了三人班。
  张文偕牺牲后,为纪念这位抗日烈士,饶河抗日总会印发了悼文。悼文中说:“我们队员个个都非常爱护我们的大队长,他牺牲时我们都放声大哭,但同时更坚定了我们抗日救国的意志。全体宣誓!以扩大第四团(饶河游击队后改为四军四团)成为抗日铁军,反日到底,收复东北失地来纪念我们的张文偕同志。”
  来源: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