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宁波市> 鄞州人物

张申之

[公元1877年-1952年]

张申之为[公元1877年-1952年]

  张申之(1877-1952),名传保,字申之,号继望,以字行,浙江省鄞县栎社乡里仁堂村(今属石碶镇)人。
  清光绪三年(1877)生,出身小农兼手工作坊家庭。其父张守澜,种少量土地,兼织席。勤俭持家,乐善好施,急公好义。张传保自幼聪颖好学,求学邻里,从戴西槎塾师。
  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人。思想倾向反清,主张改革,以图国家富强。
  光绪三十一年(1905),应宁波知府邀请,先后创建宁波府师范学堂、中学堂,成立教育会,后执教师范学堂。
  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鄞县劝学所总董。
  宣统元年(1909),选为浙江省咨议局议员,继任预算审查委员会委员长,主持草拟省第一部地方财政预算。
  宣统二年(1910),创办《四明日报》,自任经理。主张广开言路,传播新思想,鼓吹反清,实行改革。
  宣统三年(1911)8月,与陈训正等9人共同发起组织国民尚武会。10月,任鄞县教育会会长,响应起义。11月,宁波光复后,任宁波军政分府财政部长。
  民国元年(1912),被选为第一届全国国会(北洋政府)众议院议员。后任外交部驻宁波交涉员。
  1917年,孙中山通电全国主张择地另开国会,重新组织临时政府。国会议员响应孙中山的号召,南下广州,组织广州护法国会。张申之又成为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期间与嘉兴籍国会议员褚辅成、沈钧儒志趣相投,义结金兰,成为异姓兄弟。三人中褚辅成最年长,沈钧儒次之,张申之年龄最小,每人相差二岁。
  1922年,因不满曹琨贿选总统,毅然辞议员职,奔广东投孙中山,任广东政府国会议员。
  1924年,参加国民党,主持鄞西七乡浚河事宜,疏南塘河60里,修缮沿河道路、桥梁、凉亭,又浚濠河,任鄞县水利局长后,又疏西塘河。
  1927年2月,被推举为鄞县知事(原知事逃离),3月任宁波临时市政府筹备委员会主席。“四一二”-政变时,参与营救被捕的共产党人。后任浙海关监督。
  1929年赴沪,任宁波旅沪同乡会办事处主任。
  1931年,参与发起兴建灵桥,创办通运汽车公司,任经理,助资修鄞慈镇公路。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调度轮船,运送旅沪同乡回籍。
  1933年1月,鄞县成立通志馆,公举张申之为馆长、赵家荪为副馆长,为编著《鄞县通志》筹募经费。1937年8月,日本飞机滥炸宁波,修志中断。至1946年重启,1951年全书告成。新修《鄞县通志》共36册、50编、560万字,饱经沧桑,历时18年,耗资甚巨,张申之修志之功甚伟。
  1936年,经营通运汽车公司,兼理地方慈善事业。其六秩大庆,宁波工会、八闽渔商送给“硕德耆年”、“万家生佛”两方金匾,颂扬其在政时为民办好事。
  1938年,通运汽车公司停业,赴上海任难民救济所副秘书长。
  1946年返里,主持桃浦、鄞西两水利协会,继续浚河修堰。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被选为宁波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一至五次会议代表。一至四次会议,并当选主席团成员和协商委员会委员。
  1951年,出席浙江省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2年逝世,享年75岁。
   (《浙江省人物志》、有道词典《张传保》)

同年(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