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舒城人物

周启瑞

[公元1910年-1941年,革命烈士]

周启瑞为[公元1910年-1941年,革命烈士]

  周启瑞(1910—1941),舒城县西衖乡(今属南港镇)人。
  周启瑞,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2岁那年,父亲见他天资聪颖,就让他读了私塾。10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池州乡村高级师范学校。1934年,回到家乡任教。周启瑞为人正直,思想进步,敢于同一切-势力作斗争,他不仅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更重要的是教育孩子们长大后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周启瑞怀着对救国救民的渴望和追求,于1937年秋找到了中共舒城县党组织,并于1938年初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入党积极抗日
  1938年10月,党组织将周启瑞调到新四军四支队工作。当时,津浦路东是个空隙,国民党韩德勤、李品仙部均未到达;日军攻陷南京后,在路东占领了几个县城,但因集中兵力攻打武汉,大部分主力撤走,只有少量守备力量。面对日军的入侵,路东人民纷纷自发地组织对敌斗争,但由于无人组织和领导,尚不能形成全民抗战的大气候。鉴于上述政治形势,1939年5月,周启瑞根据上级关于“立即开辟津浦路东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精神,率先带领金江、胡孟晋等党的地下工作者,由路西进入路东,来到来安县复兴集,发动群众,宣传抗日,为新四军主力挺进路东,开辟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刚到路东,周启瑞以一个农村裁缝的身份出现在乡村里,以兜揽生意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不分昼夜地走村串户,和乡亲们谈家常、叙友情,并热心帮助老百姓解决困难,当地群众都逐渐地愿意和他接近。周启瑞刚到复兴时,住在贫苦农民宋再潮家,因宋家贫寒,他主动地住到牛棚里,与宋家人同吃野菜和榨了油的芝麻饼。见宋再潮没有衣服穿,便把自己唯一的大褂拿来两人轮流穿。并将微薄的生活补贴拿来帮助穷苦人家解决生活困难。周启瑞不仅生活上关心照顾老百姓,还不时地为百姓伸张正义,常用他那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为百姓写诉状,为穷苦人撑腰,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信任和爱戴。有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周启瑞就开始深入浅出地向老百姓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宣传新四军是人民的军队,为穷人打天下的道理,并对进步青年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条件成熟后,就吸收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周启瑞先后发展了宋再潮、彭跃宗、唐孝立等八、九名党员,成立了复兴乡党总支,他担任总支书记。
  中日相持阶段
  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敌后抗日工作难度加大。但周启瑞机智从容,关键时刻沉着冷静。一次,周启瑞在张铺郢,伪嘉山县保安队恰巧路过这里,要在村里宿营。群众都为周启瑞等人的安全担心,而他却若无其事,照常工作。傍晚,宋再潮找了几个穷兄弟,装着串乡的样子,把周启瑞从敌人鼻子底下转移了。1939年冬,周启瑞在通讯员的陪同下,要将一份情报送给半塔路东工委书记李世农。他们从张铺郢路经屯仓时,发现屯仓驻有一个营的敌人,这时候天已黑了,敌人岗哨林立,盘查很严,过关卡十分困难,周启瑞当机立断,决定在桃园地里隐蔽一夜。第二天一清早,他们混入赶集的人群里顺利通过敌人岗哨,及时将情报送到李世农书记手里。
  1939年底,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0,向坚持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疯狂进攻。1940年初,在蒋介石的策划下,国民党顽固派李品仙、韩德勤两部对我皖东地区实行东西夹击,妄图消灭津浦路南段两侧的新四军。正当我军主力在津浦路西抵御李品仙所辖之李本一部进攻时,韩德勤又以超我10倍的兵力,悍然围攻我半塔五支队后方机关。英勇的路东军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近20天的浴血奋战,彻底摧毁了顽军的罪恶阴谋,并取得了半塔保卫战的伟大胜利。后,皖东各县先后都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随着来安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建立,复兴区委书记周启瑞积极组建群众性的抗日组织,建立了农抗会、妇抗会、青抗会,开展抗日活动。在周启瑞的领导下,复兴一带的抗日组织工作开展的非常活跃,在发展生产,征粮收税,慰劳部队,防奸防敌,维护治安,扩军备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周启瑞主动和各阶层的爱国人士接触,宣传我军的抗日救国主张,动员他们积极行动,联合抗日。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使这一带的各阶层人士与我方的关系逐步密切。曾任复兴乡联保主任的余一成,早年在北京读书,受过进步思想的熏陶,在周启瑞的教育下,入了党,并主动将家中的7枝 全部献了出来;接着,他又以联保主任的身份,把各保的 全部集中起来,交给了周启瑞,当伪来安县政府发觉时, 早已落到复兴区游击队的手中。后来,余一成又通过私人关系,到嘉山一带活动,弄回了30余条 ,大大加强了区队的武装力量。
  在发动群众的基础上,周启瑞根据斗争的需用,在区、乡建立了模范队(民兵组织)。为解决模范队 弹不足的困难,周启瑞决定攻打黄土山伪据点。黄土山伪据点,位于来安与滁县之间,驻有一个班的伪军,其依仗离滁县日军近,狐假虎威,经常下乡骚扰百姓,破坏我民主政权建设。通过侦察,周启瑞摸清敌人的活动规律后,命令模范队奇袭该据点。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我模范队员悄悄躲过伪军哨兵,摸进碉堡内,收拾好伪军武器后,大声命令他们起床,伪军个个被吓的目瞪口呆。这一仗前后不到两个小时,没放一 就胜利结束了,缴获 9枝, 数百发。
  遇伏壮烈牺牲
  为巩固刚刚建立的抗日政权,扩大兵源,壮大抗日力量,1940年冬,路东各地开展了扩军运动。1941年1月17日,周启瑞根据县委部署,带领10余人去孙桥西潭郢村开展扩军工作。这天,恰巧遇上了从县城来的伪自卫队长欧三乱子带百余人下乡抢粮。当周启瑞一行离村口七、八里路时,被敌人发现,欧三乱子慌忙命伪军埋伏在村子西边的树林里。周启瑞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当他走近村子,发现有情况时,还未来得及组织战士撤退,敌人已冲了上来。周启瑞边反击边命令同志们撤退,自己留在后面掩护。这时一颗 射穿了他的腹部,他一手捂着伤口,一手向敌人射击。由于伤势过重,周启瑞被敌人包围了, 像雨点般地落在他身上,他晃了几晃,最后倒在殷红的血泊之中。
  周启瑞牺牲后,当地政府和人民为纪念这位不朽的烈士,把复兴乡改名为启瑞乡,并树立了烈士墓碑。解放后,民政部门尊重其亲属要求,把烈士遗骨从半塔烈士陵园迁回其家乡舒城,安葬在西弄乡郭店村朝华山上。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