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连云港市> 东海人物

周朝介

周朝介为

  周朝介1924年出生于东海县曲阳乡赵庄村,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新四军9旅警卫3连连长、26团炮兵排长、参谋,21军63师司令部作战部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曾任第二炮兵第二研究所副所长。现居北京。
  受堂哥周晓江影响13岁少年加入了抗日先锋队
  要说周朝介,先得说一下他的堂哥周晓江。周晓江(1908一1991年),东海县曲阳乡赵庄村人,先后在房山高级小学、江苏省立第八师范、东海中学就读。民国1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民国26年秋,他领导一批爱国青年教师和学生,秘密成立中国抗日救亡义勇团,次年组织东海县抗日救亡宣传队,巡回演出三个多月,在东海城乡播下了抗日种子。8月中旬,东海县青年救国团成立,被选为主任,主办《大众三日刊》、《青救周刊》、《儿童画报》等抗日刊物。民国28年3月中旬,东海县青救团武装队成立,任队长。民国29年8月,东海县陇南区抗日政权建立,任区长。他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宣传党的主张,组织抗日力量,仅两个月时间,由单 一人发展成一支有50多人的武装,为建立东海县抗日政权创造了条件。11月,东海县民主政府成立,周晓江任县长。
  在周晓江等人的影响下,1937年抗战爆发后,年仅13岁的周朝介就加入了当地的抗日少年先锋队,1940年,15岁的他又被吸收进入八路军云台大队,并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队伍中快速成长。
  回忆当年的“热血青年”耄耋老人感慨不已
  曾经的青春少年,如今已是88岁高龄的老人。当谈起青少年时期深深影响了他的那些“热血青年”以及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周朝介感慨不已。他说:“我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抗日宣传队,但我却亲眼目睹了1940年前发生在家乡的抗日活动,他们深深影响了我,也更加坚定了我将革命道路继续走下去的信心。”
  “‘七·七’事变以后,全国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东海青年知识分子,对国家的生死存亡极为关心。从1937年夏天开始,以郇圩小学为中心,一批建党初期的活跃人物周晓江、郇华民、徐润斋、李铁民等人及爱国青年学生刘锡久、马楠、周朝鍭、郇震等经常聚集在一起阅读进步书籍,收听电台广播,讨论国家大事。深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决心用实际行动来抗日救国。他们把这种不定期的聚会叫‘时事座谈会’。”周老当时虽然年纪小,但耳濡目染,也对革命形势有所了解。
  “‘时事座谈会’虽然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但总觉得光有热情不行,还应尽快建立抗日组织,于是他们就仿效‘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名称,9月份在郇圩成立‘中国青年抗日救亡义勇团’,选出以周晓江为首的领导成员。不久周镜涵在房山也组织了部分教师参加了‘义勇团’。这个秘密的抗日组织迅猛发展,到年底已发展到五六十人,影响波及几十里。”周朝介说,他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当地的“抗日少年先锋队”,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关于在“抗日少年先锋队”时的革命经历,周朝介还曾经写过这样的一首小诗:
  参加少年先锋队,地下党的小 。
  宣传抗日鼓人心,不当汉奸维持会。
  人小活动有优势,传单直丢敌营垒。
  隔三差五去据点,发现情况就带回。
  周朝介说,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中国青年抗日救亡义勇团’,周晓江又提出成立抗日宣传队进行抗日宣传。1938年2月,东海抗日救亡宣传队就在房山成立了。宣传队通过排练话剧《放下你的鞭子》、《扬州血》等节目进行抗日宣传。在房山大集时演出几场,观众达万人之多,台上台下群情激愤,效果很好。接着宣传队从房山出发,背着行李,挑着道具,步行在全县巡回演出3个多月,行程300多华里。5月初,宣传队到达新浦、海州演出,在东海师范礼堂(即海州师范)给国民革命军57军演出,激起官兵强烈的思乡之情,当场有一个警卫连长因看了演出而感情过于激动,半夜里大喊大叫要带部队去打鬼子,影响很大。周晓江等人的革命活动对当时的周朝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随云台大队编入八路军主力
  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
  1940年,15岁的周朝介因为表现英勇,又被吸收进入八路军云台大队,并于当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3月,云台大队在郯城雁圈被编入主力八路军苏皖纵队陇海南进游击支队第九大队。从此,周朝介成为正规军的一员,随部队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经受了血与火的洗礼,九死一生。
  和平年代,周朝介的最后一个职务是第二炮兵第二研究所副所长,如今他在北京安享晚年。虽然1940年参加八路军主力之后,周朝介随部队转战四方,很少有机会回到家乡,但是他心中一直惦记着这块热土。
  解放战争时期用的公文包、抗美援朝时用的箱子、朝鲜战场上缴获美军尼龙防弹衣,这些承载着周朝介革命生涯珍贵记忆的物品,他都捐献给了市革命纪念馆收藏。
  “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为家乡做实事了,把这些捐出来,也算为家乡做点贡献。”他饱含深情地说。
  (2012-12-11 苍梧晚报 记者万俊松黄威通讯员周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