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人物

周贻白

[公元1900年-1977年]

周贻白为[公元1900年-1977年]

  周贻白
  (1900~1977)
  周贻白,原名周夷白,笔名六郎、慕颐、剑庐、云谷等,长沙县大贤都塘冲源(今属北山乡)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生。父系湘剧老生票友,他受其薰陶,从小喜爱戏曲艺术。早年家贫辍学,青少年时期当过织地毯学徒、工厂钳工、武昌师范大学的旁听生、小学教员和报社校对等,参加过湘剧、京剧、文明戏团、杂技团的演出,结识李桂云、陈汉章等著名艺人。
  北伐战争时期,他与阿英、夏衍、张庚等人为友,开始从事小说、曲艺、诗歌、话剧的创作。
  抗日战争爆发不久,他在上海加入抗日救亡协会,后又加入戏剧救亡协会,与欧阳予倩一起从事京剧改良,编写并上演《梁红玉》等。1939年他参加《文献》杂志社工作,曾发表爱国主义作品《朱仙镇》,还担任新艺话剧社编委会主任委员。创作出为数颇多的话剧剧本,如《北地王》、《李香君》、《花木兰》、《金丝雀》、《阳关三叠》、《绿窗红泪》、《连环计》、《天之骄子》等。从1937年到1941年,他还编写了一些颇有影响的电影剧本,其中摄制成电影的有《李香君》、《苏武牧羊》、《雁门关》、《相思寨》、《李师师》、《卓文君》、《聂隐娘》、《红楼梦》、《家》、《野蔷薇》、《白兰花》、《风流世家》、《标准夫人》、《潇湘夜雨》、《逃婚》等。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随中国旅行团离开上海到北京。次年因演出《李香君》,旅行团全体成员被日军逮捕,他遭受严刑拷打后被驱逐出华北。
  此后他避居无锡,虽生活贫困,仍发愤钻研戏剧理论,著成《中国戏剧史》。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戏剧史通史,从周秦至近代,寻本溯源,流而有归;同时初步整理出一个戏剧声腔系统,为戏剧声腔艺术发展规律的探讨提供了基本线索。
  1947年,他与欧阳予倩、顾正彝同赴香港,在永华影业公司任编剧,因拒绝编撰忠孝节义一类剧本,不久即离职。
  新中国成立后,周贻白接欧阳予倩、田汉促归函,于1950年从香港回到北京,参加中央戏剧学院的筹建工作,任院委会委员和该院教授,后任文化部戏剧改进委员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戏剧论丛》等杂志编委、北京市第三届政协委员等职务。
  60年代初,他与田汉一道返湘,受到省市文艺界的热烈欢迎。在《论湘剧》一文中,他对湘剧的源流、沿革、剧目、声腔、伴奏、脚色、扎扮等各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其中对20~40年代湘剧演员的记述,成为湘剧的珍贵资料。他还写过《湖南的祁剧与花鼓
  戏》。
  1977年,周贻白病逝。 相关院校:

中央戏剧学院

  同年(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戴朝震 (1900~1988)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
舒三和 (1900~1975) 湖南省长沙市
何振吾 (1900~1934)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
潘虎 (1900~1930)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
陈清河 (1900~1926) 革命烈士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
+ 更多公元190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7年)去世的名人:
谭常恺 (1899~1977) 湖南省长沙市
鲁实先 (1913~1977)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
周竹安 (1891~1977)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
景仙洲 (1887~1977) 山西省临汾市
贾生亮 (1947~1977) 陕西省榆林横山区
王学膺 (1909~1977) 湖南省长沙市
+ 更多公元197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