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黄冈市> 红安人物

郑位三

[公元1902年-1975年]

郑位三为[公元1902年-1975年]

郑位三
  郑位三,早年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黄麻起义,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长期工作,身体受到损害,1948年起因病休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第二、第三、第四届常务委员。1975年因病在北京逝世。
  人物简介
  郑位三在武昌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读书时,积极投入武汉各界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斗争,并在恽代英等创办的“利群书社”里学习《共产党宣言》和其他进步书刊,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
  1922年自湖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后返乡。
  1925年,由戴克敏、戴季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被派往黄安七里坪地区开展农 动。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郑位三同志历任国民党黄安县党部常务委员、黄安县农民常务委员、黄安县总工会委员、中共黄安县委委员和中共黄安县代理县委书记,积极开展农 动,领导反土豪劣绅的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郑位三同志在-中继续坚持斗争。他到武汉寻找党组织。听取中共长江局负责人罗亦农同志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关于在湘鄂赣粤等省发动武装起义的指示,组织领导了黄麻“九月-”,揭开了黄麻起义的序幕。
  1928年至1932年间,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初创时期,郑位三同志先后担任中共黄安县委秘书长、县委书记、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内务部长、财政经济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代理委员长和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等职。
  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工农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郑位三同志被选为全国第一届苏维埃政府委员。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郑位三同志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中留在根据地,担任鄂东北道委书记、游击总司令,领导指挥苏区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为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4年11月,郑位三同志任中共鄂豫皖省委常委、秘书长、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随军长征到陕南,担任中共鄂陕特委书记、鄂豫陕特委书记,创建与坚持了鄂豫陕苏区的游击战争。组建了红七十四师。
  1937年春到延安。
  抗日战争爆发后,郑位三同志受党中央派遣,从延安重返鄂豫皖,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历任中共鄂东特委书记、鄂豫皖区党委书记、淮南区党委书记兼路西军政委员会主席。
  1939年底到安徽庐江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会合。
  1940年2月兼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
  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二师政委兼皖东军政委员会书记。同师长张云逸等领导所部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巩固和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
  1943年秋,作为中共中央中原局代表,被派往新四军第五师活动的豫鄂边抗日根据地,参加党政军的领导工作。曾任第五师政治委员、边区临时参议会议长。
  1945年6月,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郑位三同志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局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治委员,1946年6、7月间,同李先念 等同志率部队胜利地举行了中原突围,并随北路部队进到陕南。不久到延安,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嘉勉。
  1949年9月,郑位三同志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国解放后,郑位三同志曾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在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他仍然刻苦学习马列主义,长期密切关注、深入研究国际国内革命和建设的诸多理论与实际问题,提出了不少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的独特见解,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竭忠尽智。
  “文革”中,郑位三同志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气节,大义凛然,坚持原则,同林彪、- 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深受林彪、“-”的残酷破孩,被扣上种种莫须有的罪名,精神上和肉体上都受到很大摧残折磨,于1975年7月27日,在北京含冤逝世,享年73岁。
  -期间,无端对郑位三同志进行了“审查”并作出了《关于郑位三问题的审查报告》。这都是错误的,这些已全部予以撤销。强加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已予推倒,为郑位三同志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同时,为其受株连的家属、亲友平反,彻底消除影响。
  七里坪镇   湖北红安县七里坪镇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边际,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重建地,是-、徐深吉、郑位三等143位共和国将军的故乡。现存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7处。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宣部授予“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定重点镇、红色旅游名镇。全镇版土面积328平方公里,辖69个村、一个…… 详细++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