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人物

张百麟

[公元1878年-1919年]

张百麟为[公元1878年-1919年]

  张百麟(1878-1919),又名景福,字石麒,祖籍湖南长沙,生于贵州省贵阳府贵筑县(今贵阳市)。清末民初革命家、政治家,贵州辛亥革命“自治学社”领袖。
  清光绪四年(1878)生,出身仕宦家庭。其父张翰以知县分发贵州,全家迁往贵阳,历任贵州坡脚(属安龙县)厘金总办、开州(今开阳)知州、贞丰州白层河厘金总办等职。张百麟为独子。
  光绪十八年(1892),15岁时为贵阳府诸生,性通脱,喜结纳,财物无所私,交游无门户,行为不拘小节,有奇侠之气。18岁起,发愤读书,潜心研读政法译著,遍览《民报》、《复报》、《洞庭波》、《鹃声》,《云南》诸杂志。
  光绪二十八年(1902),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法政速成科。
  光绪二十九年(1903)归国。
  光绪三十三年(1907),考入公立贵州法政学堂。11月,在贵阳田家巷镜秋轩照相馆-,创设革命派组织“自治学社”,以“学会”之名而行“革命”之实。
  宣统元年(1909),任自治学社社长,发行《自治杂志》和《西南日报》,宣传革命。那时任可澄等立宪派人士也组织贵州-预备会,与自治学社对抗。
  宣统二年(1910),任贵州咨议局议员。
  宣统三年(1911)10月,辛亥革命爆发。11月,张百麟与杨荩诚、赵德全等率领贵州新军发动起义,成立贵州军政府。杨荩诚任都督,赵德全任副都督(不久杨荩诚率领北伐军赴湖北,赵德全任代理都督),张百麟任枢密院院长。但是,在军政府内,张百麟等革命派、赵德全等新军、任可澄等立宪派、刘显世等旧军之间发生激烈的权力斗争。
  民国元年(1912)3月,任可澄、刘显世等人招滇军唐继尧入贵阳,镇压革命派和新军。张百麟幸免于难,逃离贵阳,经安顺、贞丰转广西,再经香港抵上海。同年5月,张百麟在上海组织“西南协会”、 “政治治促进会”等团体,创办《惧报》,佐编《民权报》,抨击唐继尧,刘显世,大造革命舆论。8月,加入中国国民党。
  1913年,二次革命时,黄兴在南京组织讨袁军,任张百麟为秘书长。
  1916年7月,任北京政府内务部参事、兼高等 学校副校长。
  1917年9月,广州成立 军政府,孙中山为大元帅,张百麟被委为军政府参议、司法部长。但因病未就任,在上海闭户撰写《约法战争纪要》。
  1919年10月,《约法战争纪要》刚刚脱稿,即吐血不止,在上海法租界明德里寓所病逝,时年41岁。
  张百麟亡故时,遣有老母和幼子,孙中山闻耗,派人料理丧事,予以抚恤。民国十一年(1922),胡刚等-,为张百麟讼冤。民国三十三年(1944)经省政府同意,在河滨公园右侧土坡上建立张百麟记功碑,由平刚撰写墓志铭。
同年(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