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西省> 太原市> 晋源人物

王尊业

[南北朝][?-528年]

王尊业为[南北朝][?-528年]

  风仪清秀,长于经史,号称北魏末季举国“三哲”之一的王尊业,系出名门望族“太原王氏”。其先祖在晋室南渡时,追随司马氏避居江南。其高祖王愉为东晋高官尚书仆射,曾祖王缉为散骑侍郎,祖父王慧龙为“太原王氏”中名声显赫者,在家族惨遭灭门之祸时,年仅14岁,只身潜逃,免于杀身,后亡命北魏。北魏泰常八年(423年),明元帝拓跋嗣启用为洛城镇将,未几,太武帝拓跋焘即位,又先后委任王慧龙为南蛮校尉、安南大将军左长史、龙骧将军、安南将军等职,以“善设奇兵”、“农战并修”而享誉北魏,曾多立奇功、屡挫刘宋而闻名域中。“太原王氏”亦由此而继绝再盛。
  王尊业,生年不详,卒于武泰元年(528年),其族归魏后复居祖籍太原晋阳(今太原晋源)。在其父长社侯、中书令王琼的教诲下,王尊业挟祖之声威,以精子史、善作文,在朝任著作郎。正光元年(520年)尊业受诏命与史学家崔鸿-《孝文宣武起居注》。书未成,则擢升右军将军兼散骑常侍,受宣武帝元恪之托,出使漠北柔然国,从事国之外交活动。及至柔然,其首领阿那瑰亲出迎送,与魏修好。从柔然南归途经北魏故都代京(今山西大同)时,又受诏暂留此处,搜集孝文帝、宣武帝在平城(即代京)时活动资料,以备完善和增补《起居注》。
  次年(正光二年),尊业与崔光、元延明等议定服章,同为孝明帝讲解《孝经》。史载,每逢讲筵,均由尊业预讲,其弟王延业录义,并应诏作《释奠侍宴诗》。因两兄弟博学多才,长于讲授,一时著称于世,有“英英济济,王家兄弟”美誉。
  孝昌元年(525年),孝明帝在改元同时擢升尊业为司徒左长史、黄门郎,专司监典修仪注,与中书令袁翻、尚书王诵同执黄门郎,共持朝政大权,世称“三哲”。然而,“从容恬素,若处丘园”的王尊业,虽为“政归门下,世谓侍中、黄门为小宰相”之尊,却淡泊于名利,无丝毫受宠若惊之态,作威作福之行,为时人称道。
  王尊业长于作文,与琅玡王氏之后王诵,“并称文学”;与当时颇有才学的李谨、卢观等,典修仪注,名闻一时,有“三俊”之誉。由于尊业人品才学均名著一时,才华风度为时人所赞赏,不少文人学士慕名而至,愿投其门下学习经史。尊业则不拘一格收而授之,北魏著名天文学家李业兴,就曾拜在尊业门下为徒。尊业为人师表,极重衣冠整洁大度,时人纷纷效仿其衣着,以致“尝著穿角履,好事者多毁新履以学之。”
  武泰元年(528年),胡太后毒死与己貌合神离的孝明帝,受柄于早窥朝权、图谋篡位的契胡族酋长尔朱荣。尔朱氏以此为藉口,起兵晋阳,兵下洛阳,将胡太后及诸王并朝中文武百官两千余人,统统杀死,一手制造了“河阴之变”。王尊业便在此次尔朱荣的-中死于非命,时初夏四月。
  王尊业一生著述颇丰,以文才而著称。可惜他之所著,大多没有流传于后,其中最著名的《三晋记》10卷,原书已佚,散见于宋初乐史所撰之《太平寰宇记》卷46。从乐史所辑存之佚文推测分析,《三晋记》以记载三晋风土人情、历史地理为主,属区域历史地理专著。他与崔鸿所补续的《孝文宣武起居注》,北齐史学家魏牧在编撰《魏书》时,曾引用其中大量史料,有“下讫孝明,事甚委悉”之记。
  综观王尊业一生,其人恬素淡泊,不徇名利;其才长于经史,尤善作文。可惜生不逢时,英年殒命,所著宏作,散失无存,诚为史家憾事。
  同年(公元528年)去世的名人:

胡承华 (?~528) 宣武灵皇后 甘肃省庆阳镇原县
窦略 (446~528) 陕西省咸阳秦都区
元巶 (505~528) 河南省洛阳市
元雍 (?~528) 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
元劭 (?~528)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
元钊 (526~528) 北魏皇帝 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
+ 更多公元52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