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横山人物

汪洋

[公元1920年-2001年,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少将]

汪洋为[公元1920年-2001年,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少将]

  汪洋(1920—2001),曾用名汪占洋,横山县武镇黄城山村人。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
  汪洋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曾在米脂县龙镇小学、绥德四师上学,参加四师地下党组织的读书会。1937年奔赴延安,入陕北公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上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军事队学习,毕业后他主动要求到抗日前线,在八路军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九团任副排长,后任团宣传干事、副连长、团旅作战参谋,参加了晋东南根据地反“扫荡”、游击战。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先后任新四军四师二十九团作战参谋,三师十旅一支队独立二团团长、支队参谋长,参加指挥连五庄,秦西圩、淮阴等数十次战斗。1942年参加苏北抗日根据地反“扫荡”战斗。1943年5月5日同伪军激战取得胜利。战斗中他全身13处负伤,身上弹片留至终身。独立团被授于“守必坚、攻必克“光荣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汪洋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二纵五师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东北军区警卫师长等职务,参加了长春线防御战,三下江南,夏季、冬季攻势和靠山屯、昌图、章武和辽沈、平津等战斗、战役。在辽沈战役义县攻艰战中,根据汪洋的建议,挖通7000多米的交通壕,让部队接近敌据点,达到进攻的突然性,一举攻克义县,歼敌4300余人,打响辽沈战役第一炮。战后他总结了六条经验,林彪立即电令攻打锦州各纵队推广执行,并报中央军委。攻锦战役中,五师担任任攻击地面上的主攻任务,汪洋组织部队用六小时挖通3000余米交通壕,能隐蔽四个营和百余门火炮抵进至敌前沿阵地60米处,五师仅用五分钟即首先突破城防。激战20多个小时,歼敌8000多人,为辽沈战役中最艰难的锦州战役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全歼范汉杰部10万多人。战后,东总到五师总结突破锦州的经验,汪洋作了详细汇报,东总评价五师是“东北部队中最有朝气的一个师,为东北部队中之头等主力师”。东北全境解放后,五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参加平津战役中,汪洋率前卫团攻占金汤桥,完成了将国民党天津守敌拦腰斩断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l0月,汪洋任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师长,率部首批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在第一战役中该师担任围歼云山之敌的主攻任务,首战得胜,一一六师歼敌714人,缴获坦克、装甲车11辆,飞机4架,汽车109辆。重创美军骑一师(华盛顿开始组建的骑兵一师),打破了其所谓百战百胜胜的神话,打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初战声威。彭德怀司令员在总结第一战役时,表扬了三十九军和一一六师。在第二战役中,他率部参加西线反击等战斗,迫使美军一个黑人连投降,受到志愿军司令总部的表扬。1950年12月6日,他率一一六师首先攻入平壤。第三战役中,汪洋师担任突破临津江的战役主攻,为了突袭敌人,他巧妙部署,迫近作业,隐蔽构工,将7500余人、70余门大炮隐蔽起来,不露一人一物,保持自然面貌,敌航空兵和地面分队反复侦察均未发现我军迹象。进攻发起后,只用五分钟一举突破临津江天险,13小时激战后,纵深突入敌人15公里,乘胜追击,歼灭大量敌人,缴获团旗。1951年1月4日,他率一一六师首占汉城,占领-。1月25日,志愿军总部举行的中朝两军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上,一一六师介绍了突破临津江的部署和经验,受到出席会议的金日成、彭德怀和高岗的高度赞扬。自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将汪洋制定的突破方案概括为“三险三奇”:一是突破口选得险而奇;二是进攻阵地选得险而奇;三是炮兵阵地选得险而奇。汪洋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战役,充分发挥了智勇双全的才能。在注岩里奔袭作战中,歼灭大量敌人,缴获坦克、汽车90多辆。部队奉命撤退时,兄弟部队提前撤退,汪洋师孤悬在后,处于三面受敌的险境。汪洋果断地向军领导提出改白天撤为晚上撤。他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利用夜晚全师安全撤到指定地域,受到军党委表扬。汪洋在朝鲜战场上指挥一一六师,参加作战285次,毙伤敌人l万多人(美军5500多人),缴获飞机4架,击毁击伤94架、大炮188门,缴获和击毁击伤坦克106辆、汽车295辆,受到中央军委和志愿军司令总部的表彰。朝鲜民族保卫相崔庸健元帅向金日成首相报告说:“一一六师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好部队。1952年,汪洋任三十九军参谋长。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与汪洋二级自由勋章和二级国旗勋章。
  1954年,汪洋担任三十九年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1955年任六十四年第一副军长兼参谋长。1962年任十六军副军长,后任军长。1965年中央军委向全军推广了十六军的训练经验。1969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1972年调任国防科委学习组副组长。同年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党的核心小组组长。1975年任第七机械工业部组长,为发展国防尖端科研事业作出了贡献。
  1977年,中央批准汪洋回部队工作,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分管作战工作,对加强军区部队的战备建设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6年12月,汪洋离休后,仍然关心革命事业和部队建设,参加三十九年军史的主编和审稿工作,回顾总结作战经验。直至逝世前几天,他还在口述、整理修改战争回忆录《十次突击》,把自己指挥作战的经验教训留给部队和后人。
  汪洋曾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党的十一大代表。1964年被授与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
  来源:中共横山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编纂办公室   经历历史事件:

抗美援朝 1950年赴朝,任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百一十六师师长、军参谋长 (公元1950年--公元1953年)
辽沈战役 (公元1948年)
平津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名人物:
汪洋 安徽省宿州 [当代]
汪洋 (1879~1921) 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 [近现代]
汪洋 贵州省遵义 [当代]
汪洋 江苏省徐州睢宁县 [当代]
汪洋 (1913~1942) 河南省濮阳市台前县 [近现代]
汪洋 河南省新乡市辉县 [当代]
汪洋 (1916~1998) 浙江省杭州萧山 [当代]
汪洋 (1921~2012) 江苏省南通如东 [当代]

  同年(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折聚英 陕西省榆林横山区
李文焕 (1920~1948) 陕西省榆林横山区
王泉 (1920~1952) 陕西省咸阳礼泉县
郑克 (1920~1949) 广东省
萧健 (1920~1984) 湖南省长沙市
+ 更多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1年)去世的名人:
杨子芳 (1905~2001) 陕西省榆林米脂县
丁大成 (1968~2001) 黑龙江佳木斯向阳区
崔荣利 (1953~2001) 黑龙江佳木斯向阳区
孙权 (1968~2001) 革命烈士 河南省开封市
孟继安 (1951~2001) 革命烈士 湖北省
许彬 (1960~2001) 革命烈士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
+ 更多公元200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