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南省> 安阳市> 滑县人物

谢延信

[中华孝亲爱老之星]

谢延信为[中华孝亲爱老之星]

谢延信
  谢延信,原名刘延信, 河南省滑县半坡店乡车村人。家住中站区朱村办事处西苑社区,是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机电科的一名普通员工。自1974年以来的32年里,谢延信坚持照顾自己的三位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是2007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谢延信,家住中站区朱村办事处西苑社区,是焦煤集团鑫珠春工业公司机电科的一名普通员工。自1974年以来的32年里,谢延信同志以孝道为荣、以敬业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前妻的三个亲人——瘫痪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呆傻的弟弟身上。对待工作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践行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幸福,甚至是健康。
  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李志斌在看到《河南 》刊载的《矿工谢延信:平凡事迹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文后批示:“普通矿工演绎非凡故事,谢延信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有很强的时代性,值得宣传和学习。”焦作市市委书记铁代生做出批示:“请长松同志安排对谢延信同志的感人事迹进行深度采访,制定具体的宣传计划,在重要版面、时段进行集中宣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长松批示:“谢延信人品高尚,事迹感人,全社会都应学习发扬这种精神。”并对宣传好谢延信同志的感人事迹提出了具体要求。
  谢延信的事迹也引起了各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对他32年无远怨无悔的真情付出以及尊老爱幼、无私奉献,用家庭的和谐去倡导社会文明的新风尚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中国煤炭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给予了谢延信极大的关注,并派专人采访。《当代矿工》、《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工人日报》、《焦作日报》、《焦作矿工报》、焦作电视台等媒体也在显要位置相继作了详细报道。
  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联、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兖矿杯”寻找感动中国矿工的评选活动中,谢延信入围前20名,以并列第一名全票当选 。
  个人经历
  1952年出生
  1960年--1967年上小学和初中
  1973年初婚.
  1974年爱人谢兰娥因产后风病亡,刘延信改名谢延信
  1974年--1983年在原籍务农,曾担任生产队棉花技术员。
  1979年岳父谢召玉在朱村矿患脑中风
  1983年7月在焦作矿务局朱村矿掘一区参加工作
  1984年谢延信与谢粉香再婚
  1990年谢延信因高血压调到矿机电科瓦斯泵房工作
  1994年农历腊月二十二谢延信女儿刘变英结婚
  1996年8月谢延信岳父去世
  1997年谢延信获得省总工会授予的“文明家庭”称号
  2003年谢延信患脑溢血,病后记忆力衰退
  2006年谢延信以并列第一的成绩,入围“兖矿杯.寻找感动中国十大矿工”
  2006年谢延信获得河南省“十大敬老楷模”特别奖
  2006年谢延信入选由河南省文明委等七部门组织的“中原二十四孝贤”
  2007年谢延信当选全国道德模范,之后又被评为“感动中国”2007年度十大新闻人物
  人物事迹
  大孝至爱
  谢延信同志是焦煤集团鑫珠春公司的一名普通矿工,家住中站区朱村街道办事处西苑社区,现年54岁。自1974年以来的36年里,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全力照顾亡妻的三个亲人——瘫痪在床的父亲、丧失劳动能力的母亲、先天呆傻的弟弟,大孝至爱,感人至深。
  家庭责任
  谢延信原名刘延信,1974年,他新婚一年的妻子生下女儿后因产后风不幸去逝,他主动承担起照料前妻父母和呆傻妻弟的责任。为使老人放心,他毅然改姓为谢。1979年,岳父突患脑中风,全身瘫痪。一老、一瘫、一傻、一幼,重担全部压在谢延信的身上。为照顾岳父一家,谢延信狠下心把5岁的女儿送回滑县老家,自己在焦作伺候老人。岳父瘫痪在床18年,他精心护理,端屎端尿,洗澡 ,18年老人没有得过褥疮。为省钱给两位老人看病,他四处打零工,经常挖野菜、捡菜叶,连水果也没舍得给自己买过。岳母患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了劳动能力,内弟先天呆傻,在岳父去世后,谢延信对他们的照顾更是尽心竭力。他以不放弃照顾前妻一家人为前提,多次拒绝组建新的家庭,直到丧妻10年后才与志同道合的谢粉香组成新的家庭。2003年,谢延信因脑出血落下了反应迟钝、行动不便的后遗症,他便让妻子来焦作共同照顾前妻一家。
  谢延信同志对家庭的责任同样表现在工作中,无论是做掘进工还是值守瓦斯泵房,他总是立足岗位、忠于职守、兢兢业业,精心干好每一项工作。
  从谢延信同志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爱老敬老、大孝至爱的高尚情操;重诚守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热爱生活、迎难而上的坚强毅力和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