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横山人物

吴生秀

[公元1910年-1985年,吴生秀]

吴生秀为[公元1910年-1985年,吴生秀]

  吴生秀(1910~1985),横山县殿市镇吴岔人。出身富裕农民家庭,幼读私塾,后入县立高小。
  民国十四年(1925)生秀参加 ,受到革命思想熏陶。民国十七年(1928)横山大旱,官府豪绅加倍压榨,饿莩载道。生秀目睹惨状,慷慨解囊,受到家庭责备,愤然出走,浪迹天涯。
  民国十九年(1930)生秀从山西回到家乡,受共产党人高鹏飞启蒙,带领群众,清算国民党殿市区分部助理员雷云廷多摊粮款、欺压百姓的罪行,并处决这一恶霸。继而组织农民,抗粮抗捐,同官府豪门斗争,为穷人伸冤。民国二十二年(1933)与高鹏飞长谈,扩大红军宣传,为赤卫大队吴长仁、吴长义提供情况。民国二十四年(1935)八月,土地革命风暴席卷横山殿市,生秀决然投身斗争,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赤源县继先区文化部长。刘志丹二次打横山,生秀带领农民投入战勤。战争失利,敌人反扑苏区,十区主席、副主席相继逃跑、投敌。在紧要关头,生秀毅然出任十区苏维埃主席,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开展武装斗争;发动商人在敌占区购买物资,活跃苏区市场,粉碎国民党 派军事“围剿”和经济-,巩固了横山苏区。
  民国二十五年(1936),生秀参加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在瓦窑堡召开的区主席会,担任主席团成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西安事变后,吴生秀代表横山县委赴大水沟寨,同国民党驻军代表进行团结抗日谈判,达成国民党部队不侵犯苏区、保证共产党干部行动自由和人身安全的协议。
  民国二十六年(1937)起,生秀历任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政厅、教育厅党支部书记、难民工厂厂长、联防司令部军工局副局长,连任陕甘宁边区参议会议员、边区-会代表。他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克服困难,开办纺织厂,解决边区军民穿衣问题,是陕甘宁边区纺织工业创始人之一,曾获边区甲等模范工作者称号。1945年4月当选为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候补代表。
  全国解放后,生秀历任西北工业部副部长、中央地方工业部、轻工业部副部长、机关党委书记,致力工业建设。1956年当选为中共“八大”候补代表。1958年,生秀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政府副主席,参与领导自治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经济建设,加强民族团结。十年“文革”-中,他蒙受冤屈,对林彪“-”的倒行逆施深恶痛绝。1976年重新工作,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建委主任。后任陕西省政协副主席、陕北建委副主任。不顾高龄,为建设陕北辛勤奔波,并多次返里探望乡亲,登门访贫问苦,受到横山人民崇敬。
  1985年8月26日吴生秀逝世于西安,9月2日举行遗体告别仪式,《陕西日报》登载遗像发表讣告。
  来源:中共横山县委党史地方志研究编纂办公室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