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人物

吴绍芝

[公元1902年-1945年]

吴绍芝为[公元1902年-1945年]

  吴绍芝
  (1902~1945)
  吴绍芝,善化县六都南嘴岭人(今属望城县),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生。8岁入长沙
  湘剧华兴科班习唱工老生,取艺名吴华钦;出科以后曾拜同春班言桂云为师;18岁因倒嗓从五云班李芝云改习小生,更名绍芝。他潜心钻研,尽得李芝云的真传,嗓音恢复后重返舞台,首演《磐河桥》中的赵云即受到湘剧界和观众的赞扬。他演技高超,有“飞天小生”之誉,湘剧界有“绍派”之称。成名后并不满足于已有的艺术成就,又向老一辈著名小生粟春临学习粟擅长的胯衣戏(相当于京剧的短打武生)。在小生戏中,不论“穷文富武,长靠短打”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30年代,京剧名演员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相继来长沙演出,都看过吴绍芝的戏,无不称赞。程砚秋称他的表演艺术“不在叶盛兰(京剧著名小生)之下”。
  吴绍芝戏路宽,拿手戏都有绝招。在《三才阵》一剧中演吕布,演到放箭射戟时,唱一
  句“倒板”,一转身,头上的翎子便随着绕一圆圈,然后两边分开直竖起来,身段、翎于配合非常优美。演《三讨战荡》中的周瑜,在芦花荡战败后又气又急,仰面吐血,血丝出口成
  为三根直线,两根沿嘴角流向两颊,一根从鼻粱直上眉心。他绝招虽多,却不卖弄技巧,而着重在运用技巧来刻画人物性格特征和思想感情。他的嗓音清亮,运腔能刚柔相济,婉转流畅,而且能根据不同人物分别用真、假嗓演唱。由于他在艺术上采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格,后辈小生多模仿、效法他的风格。
  吴绍芝在抗日战争期间积极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9年秋任长沙湘剧抗敌宣传队
  第四队领队,后在广西桂林创建中光湘剧团,演出《史可法》、《粱红玉》、《扛汉渔歌》、《新武松》、《新会缘桥》宣传抗日救亡。日军占领湖南后,他在-中病逝于溆浦县龙潭镇,年仅43岁。田汉曾写诗悼念他:“梨园自有寸心丹,百战罗(罗裕庭)、吴数二难,歌舞何须唱消歇,精忠今已照人间。”充分肯定这位爱国艺人的品德。
  
同年(公元19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