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河北省> 唐山市> 丰润人物

苏连存

[公元1913年-1942年]

苏连存为[公元1913年-1942年]

  苏连存(1913—1942)化名于禾、洪立天,丰润县苏庄人。1913年2月29日,出生在苏庄村一个比较富裕的农民家庭里。苏庄村坐落在丰润东北部的腰带山北麓、还乡河南岸,依山傍水,是个美丽僻静的山庄,苏连存的家世世代代靠种那贫瘠的山地繁衍生息。苏连存行二,上有个姐姐,下有个妹妹,幼年丧父,母亲拉扯着三个孩子和祖父、伯父一起度日。在那暗无天日的旧中国,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人民群从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苏连存一家人虽然辛勤劳作、精打细算,但家境每况愈上,生活越来截止艰难。苏连存的祖父饱尝了旧世道的辛酸和缺少文化的苦头,决心把自己的孙子培养成才,将来为苏家创家立业。苏连存天资聪明,很惹祖父及家人的喜爱,于是全家人节衣缩食供苏连存念书。1922年,苏连存8岁时到庞庄读私塾,读了3年考入铁厂玉皇庙高小,1929年高小毕业。苏连存读高小时刻苦用功,学习成绩很好,于1930年考上河北省立滦县师范学校,当其母亲得知他考上学后,发愁得哭了。因为家里没钱供,那时供一个学生是需很大一笔花销的。苏连存的母亲就到其娘家借些供其上学。1930年,苏连存到滦县师范上学,这年他与迁安县毛庄的一个农家女子毛素兰结为伉俪。结婚后,毛家对苏连存上学给了很大的接济。苏连存到学校后又得到同班一个遵化的同学的资助,才得以把师范读完。苏连存幼年丧父,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及早地成熟起来。他在上师范期间在学校接触到一些进步教师,得到一些革命的启蒙。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1933年日寇侵占冀东,苏连存正在学校读书,东北及冀东的沦陷、国家危亡、冀东人民的抗日救国浪潮波及到学校。学校的爱国师生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去。苏连存目睹了日军的侵略,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他十分痛恨日本帝国主义,具有一定救国救民的革命思想。苏连存从小就热爱劳动,具有劳动人民勤劳朴素的本质,待乡亲们十分和蔼、热情,放假时回到家中经常帮家里干些庄稼活,对穷苦人特别同情,经常跟伙伴们讲先为国后家的道理,对一些穷人常常进行帮助。有一次他放假回家,看到庞生庄有个讨饭的老太太孤夺零丁十分可怜,就在开学前他从自己上学所带的费用中拿出三块大洋给了那个老太太,老人给他磕头感谢,他忙扶起老太太并安慰说:“您好好活着吧,以后咱们穷人会有好日子过的”。还有一次一个要饭的花子光着膀子,他把自己的背心脱给那个叫花子。1935年,苏连存从河北省立师范学习毕业后,回到丰润的三女河、新军屯等地教书,并担任了新军屯高小的校长。苏连存在任教期间,接触到我党地下工作者,开始靠近党组织,为党工作。特别是受其本族兄长苏林彦的影响,使其思想觉悟提高很快。1936年,苏林彦担任中共丰滦边地委书记,丰滦边地区我党活动十分活跃,那时苏连存在新军屯学校和苏林彦经常接触,积极开展各项活动。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国抗战爆发,冀东党组织广泛开展抗日救国运动,苏连存就利用教书机会,向学生宣传抗日思想,由于他积极配合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于1937年4月经苏连彦等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真正开始了自觉为人类求解放的生涯。
  二
  1938年7月,冀东爆发了农民抗日武装大-,-风潮席卷冀东。这年7月,苏连存与其堂弟带着苏林彦的信到芦各寨参加了-队伍。1938年秋他随军西撤,到平西晋察冀分局党校学习。1939年秋返回冀东。在平西一年多的学习,使苏连存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党的建设以及军事知识,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等。他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为他以后坚持冀东开展游击战争以及开展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8年10月,抗联队伍西撤后,日寇加强了对冀东的防务,汉奸横行、伙会猖獗、土匪蜂起,一些伪 和地主联庄会武装为虎作伥,搜捕、杀害起义人员及其家属。由于反动势力极为猖狂,抗战工作十分艰苦。苏连存回冀东后,便根据上级的指示开展恢复和组建抗日武装工作。当时在腰带山周围活动的抗日队伍有三部分,都是重新组建起来的。1938年抗联队伍西撤受挫,冀东抗日队伍都星散了,按照柳沟峪会议精神,冀东党组织开始了恢复党组织、重建队伍等项工作。魏春波、周治国等人在迁安一带收容起一部分抗日人员,重新组建起一支队伍,由阎锡九带领活动在腰带山一带;谷云亭等人在刘家营一带收容起一支队伍,这三支队伍的成员大都是原抗联十一、十二、十三总队的人,合起来共有三百多人。1939年秋后,把这三支队伍编为五、九两个总队,姜士林任五总队总队长,苏连存任教导员。到1940年夏,九总队撤销,九总队的人员编入五总队。五总队成立后,在姜士林总队长和苏连存教导员的领导下,活动在敌人据点林立的丰润老区,机动灵活地袭扰敌人,成了敌人的心腹之患。为了提高队伍素质,部队边战斗边整训。苏连存在训练队伍的工作中做出了贡献。他善于团结外来干部,不论是同级还是下级,都亲密无间地团结起来,共同搞好部队的建设。姜士林总队长是长征干部,有丰富的战斗经验,就是对冀东情况不熟,说话口音不通。苏连存就发挥他地理人情熟悉的长处,帮助姜总队长指挥部队行军作战。经常给姜总队长当翻译,克服了语言不通的困难,在苏连存的密切配合下,姜总队长的军事特长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使五总队的军事素质提高很快。苏连存虽然缺乏战斗经验,但是他很勇敢,每次战斗都亲临前线,一方面帮助姜总队长指挥战斗,一方面进行战斗中的政治工作。为了五总队的建设,苏连存不辞劳苦、抛家舍业、一心一意扑在抗日斗争的神圣事业上。1939年冀东斗争形势十分艰苦,日伪军经常搜捕我抗日军政人员及其家属,为了躲蔽敌人搜捕,他把自己的三个孩子都寄养在亲朋家中,把长子寄养在火石营的一个亲戚家,女儿寄养到黄昏峪,幼子寄养到毛庄岳父家。他经常活动在这一带,但从未去看过自己的孩子。1940年一次,日伪军集中兵力围攻丰滦迁地区,五总队分散活动。苏连存带通讯员到腰带山南的北岭村隐蔽,距他家仅一山之隔,但他也没到家中看看。陈群团长和刘诚光政委让他到家看看母亲和妻子,他却说:“现在斗争环境紧,和同志们在一起不更好吗?要以革命斗争为重,不能往家里跑。”在姜总队长和苏连存的努力下,使五总队迅速发展,战斗力大大提高,人员发展到500多人,1940年5月,根据上级批示,五总队改编成十二团二营,营长姜士林,苏连存任教导员。五总队改编成十二团二营后,主要活动在丰滦迁遵一带,苏连存参加并指挥了攻打左家坞据点、下水路敌据点、下水路敌据点、郭官屯伏击战、奇袭黄家屯据点。指挥二营参加了1941年打治安军战役,和营长杨思禄同志成功地指挥了丰富口伏击战、大岭沟伏击战、杨店子战斗。这些战斗,大量地杀伤了敌人,壮大发展了部队,为丰滦迁、丰玉遵抗日联合县的发展和巩固,为开辟冀东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
  五总队组建后,人员比较杂,一些队员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较差,为了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苏连存作了大量的工作,费尽了心血。他做思想工作深入细致,经常深入到各连队了解战士们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政治教育。他对全营班长以上的干部情况非常熟悉。一次行军途中,他从队伍后边走过来向一位班长询问情况,当那个班长说出姓名后,他就说出这个班长是几班长、那里人,班长不住的点头称是。他不但自己特别熟悉部队指挥员的情况,还要求各连指导员都要了解每一个战士的情况,以便进一步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
  他经常和干部战士们讲坚持冀东游击战争和创建根据地的重要意义,经常组织指战员学习毛泽东的游击战争的军事思想。还常请刘诚光政委给部队上党课,并亲自到各支部辅导学习。作思想政治工作很讲究方式方法,灵活多样。1941年秋,二营在丰润县泉河头一带驻了几天,当地群众每天都以猪肉慰问部队,来改善部队的生活。在部队从泉河头向李庄子转移前,他给部队讲话时,部队里不时发咳嗽声,他笑着说:“这几天吃肉太多了吧?”虽没有批评指责,但战士们都领会他说的意思都不约而同地控制自己,不再重犯。一次营部两个通讯员发生口角并动了手,苏连存见后就在两人中间生气地说:“你们打架那好,打我吧。”两个小战士哭了,他给他们讲,我们是革命战友,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你们这个样子还象个革命战士吗?两个战士坐在地上泣不成声。在对敌斗争中,苏连存不仅作战勇敢,身先事卒不怕牺牲,而且也把思想政治工作带到战场上,对指战员们作战前动员,对敌伪军做瓦解工作。1940年夏,五总队按刘诚光政委的批示攻打左家坞敌据点,苏连存带四连攻打伪 所,在子弹横飞的伪 所墙外,他高喊口号:“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缴枪不杀!”时间不大, 所长把枪扔出来,随后带 投降。1940年冬,二营攻打下水路敌据点时,莲连存亲临前线,带五连攻打敌人据守的大庙。把敌人包围后,他就向伪军们喊话,劝他们弃暗投明。在敌人犹豫时,战士们扔进一个 ,敌人在政治攻势和我军的威力下纷纷缴械投降。这次战斗缴获了一百多条枪,拔掉了下水路据点,我军无一伤亡。对俘虏,苏连存给他们讲话进行教育,在他耐心且具有感染力地教育下,伪军们都表示以后不再给日本人干事了。
  在那艰苦的战争环境里,苏连存真正和人民群众结成了鱼水关系,和战友们亲同手足,受到当地群众和指导员的爱戴。他那关心战士联系群众平易近人的作风,深深地鼓舞了二营指战员的战斗情绪,使部队形成了一个战斗堡垒。1941年春姜士林营长牺牲后,杨思禄同志接任了二营营长的职务,苏连存和杨思禄一起浴血奋战,冲破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在十二团遭敌围攻的危机时刻,保存了二营的实力。后来二营在打治安军战役中,在旧寨伏击创造了一举俘虏一个营而自己无一伤亡的奇迹。这些都表现出他非凡的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的天才。苏连存对待同志和蔼可亲,爱护和关心同志。在那艰苦的游击环境中,他充满着革命乐观精神,在战斗的空闲常给战士们讲革命故事,对战士进行阶级教育。他常和同志们说,我们军队中的同志都是阶级兄弟,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就是亲兄弟也不如我们在一起生活的亲密无间。我们要团结友爱,共同对敌。他不仅是这样教育战士,而且自己真正做到了。那时部队行军打仗非常频繁,全营只有两匹马,他常常把自己的马让给伤员及小战士骑,对战士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营部的通讯员赵连永患了重感冒,发高烧很厉害,不吃不喝的。苏连存就把小赵抱在怀里一口一口地喂喂饭,并叫营部的安大夫给小赵看病,亲自把药片研成面送到小赵嘴里,整整看护了一天一夜。在他的精心护理下,小赵很快恢复了健康。1940年的一天,在丰润吴事庄战斗中,六连的一位同志负了重伤,天气很冷,苏连存怕伤员冻着,就把自己的棉大衣脱下来盖在伤员身上。在行军打仗中,苏连存总是和战士们在一起,对战士们十分关心、爱护。每到宿营地便到各连询问同志们的情况。那时行军走路很多,不少战士脚上打了泡,四连八班战士焦玉林脚上打泡痛得洗不好脚,他就蹲在焦的跟前用针把泡给挑了。然后用热水给焦洗脚,使焦玉林感动的流下了眼泪。由于他爱护战士、关心战士,对待战士比亲兄弟还要亲,致使他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苏连存对待敌人切齿痛恨,勇猛顽强使敌人闻风丧胆。但对待人民群众却非常关心、尊重,态度和蔼可亲,一点架子也没有。他还常和同志们讲:“我军每个指战员在战场上要象猛虎一样,一往无前压倒敌人,吃掉敌人;但住到老乡家里时,要象个大姑娘一样,温文尔雅,待人彬彬有礼,做事细致周到,群众不怕你,才愿意接近你。”他这样形象生动的教育,成了二营指点员的座右铭,使二营全体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结成了鱼水关系,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帮助。才能够在那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隐蔽下来,壮大起来,战胜敌人。苏连存在丰滦遵迁一带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受到那里人民的爱戴,当时,丰滦遵迁一带曾有人编歌谣说:“二营教导员,赛过活神仙……”
  饮弹自戕
  四
  1942年4月2日,刘诚光、苏连存带十二团二营四连、特务连及团政治部、营部机关人员300余人,从迁安莲花院经大岭沟向遵化方向转移。当日夜间10点多到丰润苏庄。部队稍憩,指战员十分疲苦,连日来突破了敌人道道-线,日伪军一直在尾随寻找我军主力。战士们有的躺在院子外,有的坐在街道上。苏连存、刘诚光等人到村公所,村办事人员苏连西接待了他们。苏连西是苏连存的本族兄弟,两人见面后,苏连存说很饿,苏连西说给部队做饭,苏连存说来不及了,部队马上就出发。于是苏连西就拿出一些食品,刘诚光、苏连存等人随便吃了几口就集合队伍,苏连西问苏连存还到家去不去,苏连存说敌情很紧没时间了,并告诉苏连西夜间部队住刘家窝,有情况到那去找他,说完就带部队走了,部队在苏庄呆了不过20分钟。部队到遵化铁厂西南的刘家窝和李家窝住下后已经是后半夜了。4月3日晨,部队刚要吃饭,西南方向发现敌情,于是苏连存和刘诚光简短的研究后便把部队拉到村外甲山下的山沟里,部队指战员有的刚吃了点饭,有的还没吃。到山沟后,未发现敌人,刘诚光政委便命令留下部分队伍在山上警戒,大部人员返回村里吃饭,部队刚进庄,南边就发现了敌人,枪声响了起来。东面的敌人也压了过来。于是部队又急忙出庄抢占有利地形,东面的敌人随后就占领了村庄,苏连存和刘诚光各带领部队从甲山的两个山脚下冲了甲山,他们到山上后,东、西、南三面全是鬼子,早8点,部队与敌人展开激战。敌人来势凶猛,以十倍于我的兵力,从四面缩小包围圈,以猛烈的炮火向甲山我军阵地射击。我军坚守在甲山上把进攻的敌人打下去,苏连存见形势危机,便和刘诚光商量后逞四连冲下甲山朝铁厂方向冲去,想打开一个缺口为部队突围。苏连存带战士似猛虎下山,一下扑到铁厂不远的西店子村时,村头、河套里全是鬼子,鬼子的机枪封住了前进道路。苏连存见冲不过去又率部队返回到甲山上。苏连存和刘诚光指挥部队扼守在甲山上打退了一次次鬼子进攻,甲山下摆满了敌人的尸体,我军组织了几次突围都没有成功。到下午4点多钟,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带来了大量的炮弹。敌人成吨的钢铁倾泻到甲山上,边-边放火烧山。顿时,甲山笼罩在硝烟、弹雨、火海之中。太阳将落山时,山上我军只剩下几十人,弹药用尽。刘诚光、苏连存命令战士们焚烧文件,砸毁0。当敌人接近时,与敌军血战到底,许多人跳下山崖。苏连存和刘诚光饮弹自戕,苏连存牺牲时年仅29岁。苏连存的一生是短暂的一生,又是极其光辉的一生。他是冀东子弟兵中难得的指挥员,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他为十二团二营的建设乃至于冀东人民抗日武装的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把聪明才智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冀东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同年(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常云卿 (1913~1942) 河北省唐山市
张济 (1913~1942)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
于敬一 (1913~1939) 天津市蓟州区
傅信祥 (1913~1993) 浙江省宁波镇海区
万贤伯 (1913~1966) 江西省抚州市南丰
+ 更多公元191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
常云卿 (1913~1942) 河北省唐山市
夏丛林 (1902~1942)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
薛光远 (1908~1942) 天津市蓟州区
朱志 (1891~1942) 天津市蓟州区
王文龙 (1908~1942) 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张济 (1913~1942)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
+ 更多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