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嘉兴人物

王维忱

[公元1875年-1922年]

王维忱为[公元1875年-1922年]

  王维忱(1875—1922),名嘉榘,别名家驹,字维忱,号伟人,曾用名渭忱、渭仁、加渠、加伟、嘉伟、嘉袆、袆人等,嘉兴人。幼年时家居王江泾镇,后住江苏盛泽镇。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入浙江求是书院。二十六年春夏间,与蒋方震、敖嘉熊等在杭州成立浙会,后因受清政府查办,改名为浙学会。二十七年官费留学日本,先后入东亚商业大学和早稻田大学。二十八年,参与章太炎提议的“支那-240周年纪念日”,为发起人之一。纪念会虽未能按计划举行,但影响甚大,是留日学生走向反清革命的重要一步。同年冬,东京留学生发起组织中国青年会,当选为干事,又与陈仲权等组织旅日学生学会。二十九年,浙江同乡会成立,为会刊《浙江潮》的与发行者(主要撰稿人有鲁迅等)。《浙江潮》部名义上设在东京神田区学生会馆,实际常在东京牛区早稻田大学附近榎木町王维忱寓所进行编务活动,也为革命志士秘密-之所。同年,中国青年会为 俄国侵略东北,要求清政府立即对俄宣战,并在东京锦辉馆召开留学生全体大会,组织拒俄义勇队,后改称学生军,维忱与黄兴、陈天华、方声洞、秦敏鎏等均加入。后学生军被日方强行解散,维忱等15人随即发起成立秘密的反清革命团体军国民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为宗旨,以“鼓吹、起义、暗杀”为斗争的主要手段。不久,受命去南洋一带活动;同年秋,由南洋返东京,与浙学会成员蒋尊簋、沈瓞民、许寿裳等10多人,两次策划武装起义。三十年参加长沙起义,事泄,遭清兵追捕,身中 弹,带伤避居盛泽家中。伤稍愈遄返日本。三十一年任光复会东京分部负责人;又与黄兴等签写盟书,加入同盟会;后去南洋宣传革命,并在爪哇泗水埠中华学校任教。三十二年,萍、浏、醴起义,维忱回国,在上海与章太炎、敖嘉熊、秋瑾、陶成章、龚宝铨等人会商响应事宜,后因起义失败,避居于嘉兴马厍汇。
  1912年1月,王维忱任浙江省军政府秘书,改任浙江省高等学堂教务长,后去北京任教育部佥事,与鲁迅、许寿裳等同事。1922年2月2日,因腹部 伤复发,呕血而逝。其灵柩迁返嘉兴时,沿途均设祭吊仪式。其墓在嘉兴郊区荷花乡,今无存。1931年,嘉兴建辛亥革命烈士纪念塔,王维忱列为七烈士之一。
同年(公元187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