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连江人物

谢金栋

[公元1912年-1945年]

谢金栋为[公元1912年-1945年]

  侨贤谢金栋
  阮道明 文
   谢金栋的父亲谢树坤,连江县城关西北街人,于1912年8月与胞兄谢树德赴新加坡谋生。1921年,谢金栋出生在新加坡小坡勿拉士巴沙律。伯父谢树德当过船员、水手长,后经商。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谢树德积极响应侨领陈嘉庚成立“抗日救国筹赈会”的号召,发动大家捐款献物,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事业。
  谢金栋小时候深受伯父爱国思想的熏陶,经常跟随父母、伯父等回故乡连江县城,探亲访友,培养亲情、友情、乡情。他自幼就上新加坡“双语”学校学汉语、学英语,在家里学当地语言及福州方言。他酷爱祖国的历史,崇尚文天祥的爱国精神。
  谢金栋悉心学业,认真读书,刻苦努力,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学业大有长进。这也锻炼了他的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毅力。在校期间,他交往广泛,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亲眼目睹底层侨胞悲惨生活和遭遇,深感只有祖国的强大,才有海外游子的尊严。少年时代的经历,奠定了他爱憎分明、投笔从戎,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思想基础。
  从新加坡莱佛士学院毕业后,谢金栋于1941年到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期间,他毅然放弃学业,参加香港义勇军野战救伤队,创下了野战救伤队的标兵记录。
  香港沦陷后,日军到处烧杀抢掠,义勇军寡不敌众,因粮尽弹绝而失败,谢金栋不幸被俘。在狱中,他受尽日军的-,但斗争的脚步从未停止。他积极做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安抚、关心狱友,鼓励他们振作精神,相信正义最终会战胜-。狱中生活虽然艰难,但他爱国热血依然沸腾,即使在手无寸铁乃至失去人身自由时,仍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疾苦,千方百计谋划越狱。
  1942年8月初,谢金栋终于逃离虎口,逃到广州沙头角,有人高薪聘任他当商业职员,他婉言谢绝,慷慨地说:“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后辗转到惠州参加英国抗日援助军团,在印度和锡兰(斯里兰卡)接受谍报培训,在非常规环境下接受训练,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年10月,谢金栋任外籍军官翻译,求真务实的精神给盟军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刻苦钻研,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业务能力。他崇拜鲁迅先生,常以“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勉。熟知汉语、英语和马来语的谢金栋,翻译顺畅,口音纯熟,表达自如,流利得体,得到上司好评,还被部队长官推荐指导当地抗日联军,并作野外战术专题讲座。
  1945年7月,谢金栋接受命令,空降马来亚云顶高原,空降时落在野藤交织的草丛里,这里是日军防守的空白,才幸免于难。在野外,靠吃树皮、啃草根、喝山泉生存下来,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支撑着他。最终,在侨胞引领下,找到了失散的队伍。后来,谢金栋打入入侵马来亚日军小股分队,里应外合,与日军周旋,为盟军胜利-马来半岛,作出积极贡献。
  是年8月15日,日本军国主义无条件投降。谢金栋获得盟军嘉奖。返回新加坡后,他在父亲经营的“福乐居”餐馆工作,直至病逝于新加坡。2002年12月,新加坡《联合早报》刊登《谢金栋逝世一周年纪念》的文章和他的有关抗战时期珍贵照片。谢金栋没有给后人留下多少财富,但他献身民族解放事业的事迹,永远激励着后人。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