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陶冶公

[公元1886年-1962年]

陶冶公为[公元1886年-1962年]

  陶冶公(1886—1962),原名延林,后改名铸,字冶公,号望潮,别号洁霜,以字行,绍兴县陶家堰人。青少年时就读于福州普通学堂、绍兴东湖通艺学堂、杭州求是书院(浙大前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东渡日本,入经纬学堂、长崎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在日本会晤孙中山,加入光复会与同盟会,任同盟会评议部部长。应章太炎邀任《民报》发行工作,鼓吹革命。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国,加入陈英士部,参与攻打江南制造局。任沪军先锋队第五队指挥官,参加光复南京之役。
  民国成立后,仍去日本长崎医学专门学校药科留学,回国后曾参加过“二次革命”。后在沪办报,收为南社社员。旋去北京,任北洋政府陆军部中校部员,升少将,主持军训工作。在京期间与同乡鲁迅往来甚多。1926年南下,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攻克武昌后,任汉口市卫生局长、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代主任、第四集团军前敌指挥部政治训练主任等职。1930年,在北平、太原参加过冯、阎反蒋扩大会议。1932年,在洛阳参加抗日国难会议,力主抗日。1933年,就任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惩戒委员会委员、主席委员职,长达16年,有政声,公余研究佛学,皈依宝一和尚、印光法师为弟子,茹素信佛几十年。
  南京解放前夕,拒绝南迁广州。1950年,自南京返绍,担任浙江省和绍兴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浙江省文史馆馆员。1953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历任绍兴市人委委员,一届、二届浙江省政协委员,绍兴市政协常委,民革绍兴市委副主委,民革浙江省委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等职。1957年,被错划为“ ”。1981年平反,恢复名誉。
  生前上 书-部,将家藏全部古籍书刊等十余大箱捐献给国家,其中有孙中山、鲁迅、蔡元培、章太炎等名人手迹,多藏于鲁迅纪念馆。
同年(公元188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