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衡阳市> 衡山人物

欧阳新年

[衡山影子戏传承人]

欧阳新年为[衡山影子戏传承人]

  欧阳新年(衡山影子戏)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本人欧阳新年,男,1948年出生,现居衡山县萱洲镇街道居委会。11岁学艺,师从曹德贵老先生, 1959年考上县皮影剧团,在跟师傅曹德贵先生学习前台影型操作、唱腔的同时,还拜师名老艺人曾秋成学锣鼓打煞。
  1961年衡山县首届皮影艺人考核,我获得优异成绩,成为当时我县最年轻的“职业皮影艺人”;由于嗓子条件好, 62年被调入县花鼓戏剧团学唱花鼓戏,后因家庭困难等原因,我-离团,回乡仍唱影子戏,与旷运生搭当演出,期间,收下第一个弟子——刘吉焱。
  1964年,我被选调县文化馆学唱现代皮影戏,受到武智熊老师的言传身教,更是受益匪浅,同年,被选派参加“衡阳地区现代影子戏调演”,《打铜锣》、《补锅》荣获演出一等奖。(向国政同志带队)文革期间,皮影戏作为四旧被禁演;开禁后,我与徒弟刘吉焱搭当演唱影子戏,在贺家、永和、衡东等地演出,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
  1977年下半年,县文化馆成立“衡山县皮影示范队”,我被点名参加,在衡阳市皮影调演中。衡山示范队演出《巫山神女》荣获演出一等奖;一同参加调演的有王春云,郑美庆,曾秋成等。
  同年,县文化馆成立“皮影管理委员会”,我被当选为“县皮影管理委员会”理事,曾两度到各乡镇对全县的皮影艺人进行业务考核。
  1978年收徒聂汉清(萱洲镇凤鸣村人);79年,我被选入“衡阳地区皮影戏代表队”参加湖南省皮影戏调演,演出《天柱与芙蓉》荣获演出一等奖。
  1980年,我被任命为“衡山县皮影艺术剧团”团长,率团(刘武阳,刘孝媛,成谷云等共十二人)除在全省各地巡回演出外,并常赴外省演出,如江西的萍乡、新余,广西的桂林、阳朔,四川的铜仁等,在阳朔演出时曾受到外国友人的高度赞扬。
  曾记在益阳桃江县各乡镇演出,历时一月之久,演出50余场,场场爆满,所到之处,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为此,桃江县文化局特送我团一面“誉满桃花江”的锦旗,并合影留念。此事被省皮影协会在《文化动向》中报道,题为“衡山县皮影剧团在年青团长欧阳新年率领下,在全省各地演出深受好评” 我也受到了省皮影协会会长何德润、秘书长常才智的亲切接见。
  1981年下半年,被吸收为“中国木偶皮影协会”会员,同年应邀参加“中国木偶皮影艺术研究座谈会”,并率团在衡阳市红旗剧院为会议作了专场演出。1982年,皮影剧团在桂林阳朔演出返衡途中遭遇车祸,因受重创及种种原因,-解散。
  1984年,我应邀参加南岳首届庙会演出,历时20天;1985年,衡山县第四届皮影汇演,我自编,自导,自演的《梨花笺案》,荣获演出一等奖,编剧二等奖。
  此后,还参加了福田乡“皮影艺术之乡”演出,(我是作为曹德贵老师嫡系弟子特邀参加)和湖南省“湘华杯”皮影戏汇演。
  从艺以来,由于受师傅的影响,我不仅注重演出和授徒,还很注重剧本的创作,曾编写了剧目《龙凤再生缘》(共三本,第一本“比箭夺婚”,第二本“假夫妻”,第三本“脱靴”)和《梨花笺案》。拿手的演出剧目有:《封神》、《征东》、《征西》《杨家将》、《隋唐传》、《三门街》、《岳飞传》等。
  我集师傅曹德贵、曾秋成及名老艺人易正云、曹先轸老师的唱腔风格于一体,可谓嗓音甜润、唱腔优美、字正腔圆、独具特色。不但对衡山影子戏的引、白、唱腔很有考究,且对戏剧人物之生、旦、丑、净的人物性格也很有探讨。
  本人认为,作为一名影子戏艺人,不仅要有良好技艺造诣,更重要的是应有崇高的艺德。我现虽年届花甲,但对影子戏的演唱和研究从未间断;衡山影子戏作为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对她进行保护和传承,自感责无旁贷,为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弘扬和发展,我将不遗余力,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