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人物

欧阳觉文

[长沙花鼓戏传承人]

欧阳觉文为[长沙花鼓戏传承人]

  欧阳觉文•长沙花鼓戏
  湖南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欧阳觉文,汉族,男,湖南浏阳人,1942年12月12日生,中共党员,一级作曲。1956年考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从事打击乐专业,先后为《补锅》、《打铜锣》和赴美国演出的《刘海戏金蟾》司鼓。曾向杨保生、杨福生、刘天庄、田琼林、周沛林、张定高、左希宾学习湖南花鼓戏唱腔和音乐。1969年开始作曲,曾去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刘如曾、刘福安、连波、何占豪等教授。至今为止,为花鼓戏作曲(含与人合作)128出,代表作包括《沙家浜》、《送货路上》、《牛多喜坐轿》、《喜脉案》、《桃花汛》、《乾隆判婚》、《市长夫人》、《情歌》、《补票》、《万年牌》、《城市英雄》、《老骆轶事》、《作田汉子也风流》、《花落花开》以及歌剧《歌妹》、音乐剧(与人合作)《同一个月亮》等。在积极从事戏剧领域作曲创作的同时,又为电视、电影作曲60部,代表作包括《乡长本姓赵》、《太阳的味道》、《乡里人、城里人、外国人》、《铁牛镇》、《又是中秋》、《老马与小马》、《溪上有座风雨桥》、《风雨寓情》、《潇湘情》、《但愿人长久》、《书记有本难念的经》等。并发表或对外演唱的歌曲二百余首,包括大家熟悉的《江南采茶女》、《巧持彩笔绣山河》、《欢迎你来土家山寨》、《弯弯的手臂》等。
  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欧阳觉文凭着对湖南花鼓戏音乐的熟悉和挚爱,进行了许多专业领域的探索和理论研究,他对花鼓戏“颤腔”的独到研究和见解影响广泛,先后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如《湖南湘中花鼓戏四音结构的探索》、《花鼓戏换骨头手法的研究和运用》、《论鼓》、《刘赵黔演唱风格的研究》等。编著《湖南花鼓戏常用曲调》、《湖南花鼓戏名师指点》、《湖南花鼓戏名剧名段》三本,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和湖南电子出版社出版。因主编湖南戏曲音乐集成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卷获得嘉奖。
  从14岁的懵懂少年成长为年近古稀的艺术方家,半个世纪的艺术人生中,欧阳觉文扎根湖湘这片热土,博采众长,广征博引,刻苦研习,辛勤耕耘,既继承借鉴又锐意创新,其开阔的文化视野和敏锐的时尚感应,使得他的艺术创作始终贯穿着与时俱进的创作理念,既不重蹈前人的覆辙,也不复制自己的臼套,为花鼓戏事业无私奉献,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可谓硕果累累,获省以上作曲奖32次,其中《老表轶事》获文化部十一届文华音乐创作奖,《走进阳光》获文化部第十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喜脉案》获全国戏曲观摩演出音乐设计奖,《羊角号与BP机》获全国现代戏交流演出音乐创作奖,《新潮》获全国戏剧小品比赛优秀音乐奖。《奇案奇缘》、《赵乡长转圈》获全国映山红民间艺术节音乐设计一等奖。由其作曲的《桃花汛》、《将军谣》、《秋天的花鼓》、《乡长本姓赵》(电影)、《作田汉子也风流》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为之作曲的《愁眉笑脸》、《旋转的钞票》、《城里人、乡里人、外国人》等四部电视剧获飞天奖。2009年《老表轶事》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欧阳觉文作为该剧的作曲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荣记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