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安徽省> 六安市> 霍山人物

马政权

[公元1950年-2001年]

马政权为[公元1950年-2001年]

  马政权(1950-2001)男,汉族,霍山县人,中共党员。他年轻时当过农民,也参过军。1971年从部队退伍后,当过工人。后来先后担任县水泥厂厂长、县工业局副局长,县轻纺局局长,县审计局局长、县人事局局长。职务虽在不断变化,但共产党员的本色没有变,始终都在实践着他“清清白白做官,规规矩矩办事,勤勤恳恳为民”的人生诺言。马政权一年四季都是粗茶淡饭,也没有一件上档次的衣服,他家的住房不足60平方米,低洼、潮湿、破旧。当了人事局长后,有些人想给他建房、换房,他一一拒绝;有人要无偿给他装修一下,他也坚辞不让。他说:“这比起我原来租住十几年的小破屋,已经是很不错的了。”马政权从不贪占公家的一分钱,处处想着为公家节省。到外地出差回来,他只报销住宿费,从不领出差补助。他没有BP机、大哥大这类当时时尚的通讯工具,家里最值钱的是一台18英寸旧黑白电视机、一台老式冰箱和一辆骑过十几年的白行车。天气好时,他骑着旧白行车上下班;雨雪天,从家里步行到单位。出差时,如遇到单位其他人用车,他尽量让给别人,自己搭便车或者挤公共汽车。私事更不用公车,年近八旬的老父亲每年从乡下赶到他家里过春节,他要么让父亲花钱坐车来,要么自己或儿子骑自行车去接。他从不接受任何人的吃请和送礼。当人事局长几年,夫妇俩为拒收礼品不知磨了多少嘴皮,伤了多少脑筋,甚至还得罪了一些人。2000年冬天,马政权的一位老同事,陪家住农村的战友为儿子毕业分配的事找他,俩人拎着一只鸡、一条鱼和几十个鸡蛋到他家,他坚辞不收,老同事硬是将礼品留下。谁知第二天一大早,马政权的妻子还是将礼品送到老同事家中。马政权曾对找他办事的人说:“凡是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事,是我应该做的,我一定做好,用不着酬谢;凡是不符合政策的事,送的东西再多也没有用,我既不能收也不能办。”他很少说研究研究、考虑考虑等官话,能办的事马上安排去办,不能办的事,他总是耐心地解释。在他身上找不到一例是属于“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情况。1995年,马政权妻子所在的县食品厂破产了,妻子成了一名下岗工人。为了给家里添补点收入,她在一家私人办的酱油厂打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每月只能领到300元工资。而当时,凭着马政权当人事局长的面子,只要他开口,甚至无须开口只要默许,妻子就可以找到一份既清闲体面又收入高的工作,但马政权没有这样做。马政权把“原则”二字看得很重。在人事局,他对来办事的人,不分亲疏贵贱,不问什么来头,该给办的尽快服务到位;不该办的,坚决不办。他经常教育工作人员,要树立群众观点和为民意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次,有个专业技术人员伪造证件参加职称评定,被发现后,有不少人找马政权说情,他都没理睬,结果对这位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有几个乡镇的退休干部,因工资兑现问题到人事局查询,马局长不仅热情接待了他们,还积极与有关方面联系,及时解决了他们所反映的问题。一名教师因有特殊困难想调到上海工作,在马政权的直接过问下,很快办妥了各种调动手续。霍山二中一名老退休工人与马政权素不相识,为解决儿子的就业问题,找到马政权。马政权认为其要求符合政策,数十次找有关领导说明情况和政策,终于满足了老人的要求。2000年9月,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评选“人民满意的好公仆”活动,马政权在“三上三下”的多轮投票测评中,次次荣登榜首,被评为“人民满意的好公仆”。同年被评为优秀正科职公务员。马政权虽然官不大,未做出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勤奋工作、坚持原则、清正廉洁的作风,县直机关和乡镇干部几乎人人皆知,也得到了老百姓的赞赏。更重要的,是为从政人员树立了榜样。2001年8月17日,马政权因病逝世后,中共霍山县委将他作为廉政的典型,作出在全县开展向马政权学习的决定。
同年(公元195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