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温州人物

刘英

[公元1906年-1942年]

刘英为[公元1906年-1942年]

  刘英(1906—1942),原名声沐,化名可夫、越人、爱群、锄非、王志远、林远志,江西瑞金人。1924—1927年,任松山小学教师,开始接触进步书刊,并结识瑞金县地下党负责人邓生文。1929年4月改名刘英,参加进驻瑞金的工农红军第4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红军连指导员、营政委、团政治部主任和团政委、师政委、军团政治部主任、抗日先遣队政治部主任等职。1935年1月,北上抗日先遣队主力在赣东北的怀玉山区陷入重围,和粟裕一同奉方志敏令,带领部队突围,越过敌人-线到达闽浙赣苏区;2月,根据中共中央电令,组成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粟裕任师长,刘英任政委,计538人,458支 ,于3月进入浙江,建立浙西南游击根据地。9月,因国民党卫立煌、罗卓英集中47个团约七八万人的兵力进行“围剿”,同粟裕决定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争取战争的主动权,率部转战至浙南和浙闽边,于10月与闽东特委书记叶飞会师,成立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军区,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次年2月,粟裕率挺进师主力返回浙西南,刘英留浙南在鼎泰地区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起浙南游击根据地,并于3月在泰顺小南山成立浙南特委。6月后,利用两广派军阀反蒋的有利时机,广泛开展游击战争。9月,汇合以叶廷鹏为首的原浙南革命力量,使游击根据地扩大到平阳北港至瑞平交界地段。至该年底,挺进师发展到1500人,地方游击队和群众武装达数千人,游击战争范围遍及温州、台州、丽水、金华及闽浙东部边界30多个县。
  1937年3月,刘英以闽浙边临时省委和省军区名义,向国民党地方当局呼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5月、8月经两次谈判,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了共同抗日协议。10月,挺进师集中平阳山门,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1938年3月,粟裕率部开赴皖南编入新四军,刘英奉命留浙江坚持斗争。5月,闽浙边临时省委撤销,成立浙江临时省委,后又改为浙江省委,刘英均为书记。1939年7月,主持召开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为省委书记和“七大”代表,率代表赴延安出席“七大”,到达皖南泾县新四军军部时,接中共中央电报,谓时局逆转,浙江的主要领导干部不能离开,要坚持浙江斗争,于是返回。1941年夏秋,中央先后任命刘英为华中局委员、华中局特派员,负责指导浙江、福建、江西三地区的工作。
  1942年2月8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是年5月18日,在永康方岩慷慨就义。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