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梧州市> 苍梧人物

刘恒之

刘恒之为

  刘恒之 原名刘秉寅, 笔名石淬。 龙圩镇下廓街人。1920年10月12日出生于长洲岛。
  1934年在梧州初中读书期间,受进步教师影响,阅读进步书刊,参加-。1937年毕业后,考入高中。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刘恒之放弃高中学业,投身抗日斗争。
  1939年起从事音乐工作,先后在驻重庆的东北救亡总会宣传队,驻陕西、山西的抗敌演剧队第二队担任作曲、指挥、等工作。1942年底,同爱人奔赴延安,参加了整风运动。
  1945年起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任助教,从此专门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46年起任北方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组主任及教员、华北大学第三部工学团副团长、华北大学文工团二团协理员兼音乐组长和音乐科教员,1949年起任中央音乐学院教务处副主任、民乐系副主任并兼教师,1957年起任西安音乐专科学校副校长,1960年起任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并继续兼任音乐教师,其间还曾先后当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及顾问。1982年在全国第2届民族器乐独奏观摩演出大会(北方片) 中担任评委会主任。担任《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全国编委及陕西卷主编。1983年在全国第3届(民族器乐) 音乐作品评奖中任评委。
  刘恒之长期坚持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曾创作、排练、演出广场歌舞《大秧歌》、歌剧《一杆红旗》,为一些合唱曲、歌舞曲配器,制作并教授笛子,讲授艺术概论和歌曲作法,经常指挥《黄河大合唱》和歌剧《白毛女》的演出。著述有《中国打击乐器教程》、《笛子教材》、《艺术概论》 等教材和《民族音乐理论人才的培养》 、《中国民族音乐传统问题随想》、《对民族器乐创作中一些问题的探讨》、《也谈蔡元定的燕乐理论》、《唐宋燕乐二十八调的宫调体系》、《析目前的汉族民族民歌分类法》、《西安鼓乐曲的曲体结构和艺术手法》、《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等20多篇论文。并出版由他主编的《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陕西卷》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