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防城港市> 防城人物

吕剑

[公元1925年-1950年,革命烈士]

吕剑为[公元1925年-1950年,革命烈士]

  吕剑(1925~1950),原名陈凤鸣、陈明。广西防城县马路乡竹围村人,后举家徙居附城乡沙潭江佃耕围垦田。194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考上防城中学,是品学兼优的学生。1942年11月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
  吕剑就读初中时,在进步思潮的熏陶和进步教师的启发下,与许永钦组织本年级进步同学进行读书活动,秘密传阅《新民主主义论》等革命书刊。在镇内动员几个同学的父母,资助20多位贫困同学两年多膳食,吕的父亲也将自家粮食挑来补助。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吕剑组织排练《雷雨》等进步话剧在校内演出和街头讲演。防城中学有特务监视进步师生,吕剑发动同学对一个披着教员外衣的国民党特务开展斗争,校长陈树坤威胁说:“如果你再搅 ,第一脱你的田(吕家种陈的田);第二赶你出防城中学。如果改邪归正,将来送你去读大学,钱大把用。”吕剑毫不屈服,继续组织同学与之斗争,最后逼使特务教师辞职。
  1945年春,吕剑正读高中一年级时,毅然弃学参加钦防抗日游击队,他家是中共钦防地下党秘密联络点,吕父是地下交通联络员。中共广东南路特委指示举行抗日武装起义急需武器,吕家卖掉两头牛、两头猪和其他物资,共得300多银元,由吕剑父亲到钦州长滩买得5支手 ,加上家里原用30斗谷买得1支,其祖父从被打死的一个日军尸体旁捡得1支,地主陈树坤发给护谷 1支,总共长 8支,由吕剑和弟陈风彩(陈生)带去参加那良抗日起义。抗日战争胜利后,调任广东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一团第四营第二连指导员。1946年秋,部队离开防城入越南整训。1947年冬,部队奉调回国,进入广西靖镇地区发展滇桂黔边游击根据地,历任中共靖镇地区工委委员、宣传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右江上游区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吕剑胸怀坦白,个性乐观、待人热情,所以大家都爱亲近他,都亲昵地称他“吕公”。
  1948年秋到1949年冬, 吕剑主办35期干训班,培训了青年骨干200余人,解决了新区的骨干力量。创办《上游报》油印小报,经费和物资困难,吕剑与报社人员自造纸和油墨,还亲自写文章,创作革命歌曲,刊登在小报上,以鼓舞士气和教育群众。创作的歌曲《武工队之歌》、《我们的队伍来了》,与李荃合作的《四季生产谣》、《农家乐》等,在解放区军民中广为传唱。
  1949年12月13日,国民党第六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赖慧鹏率队起义,靖西县和平解放,吕剑作为中共右江上游工委全权代表进入靖西县城,与赖慧鹏谈判。1950年1月7日,靖西县军政委员会成立,任军政会秘书长。国民党第十七兵团刘嘉树残部6000余人,自云南沿中越边境败退到镇边县(今那坡)平孟,准备往越南逃窜。吕剑要求带领地方部队配合人民解放军前去堵击,留守部队-觉得他应留下参与接管地方工作,但他一再要求,最后同意他的请求,22日上午在前沿阵地观察敌情时,不幸中弹负伤,当天下午抬到靖西医院抢救,因伤势过重于2月25日光荣牺牲, 临终时勉励身边的同志努力学习,积极工作,革命到底,并把身上的钢笔和手表取下来,送给共事多年的战友。出殡那天,县城各界人士、学校师生、机关干部、街道居民自动汇集,形成长长的送葬队伍。靖西县人民政府尊重人民的愿望,把烈士葬在名景胜地的大龙潭山麓。1956年于县城西路建成革命烈士纪念塔,将烈士遗骸移葬于纪念塔后面。
同年(公元192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