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玉林市> 北流人物

凌建平

[公元1910年-1983年]

凌建平为[公元1910年-1983年]

   凌建平(1910~1983),原名喜权,民乐万平村人。青年就读于广西省一中,广西省二高中。
  1931年在龙州《镇南日报》工作。时值“九·一八”事变,常在报上发表文章,痛斥蒋介石 “不抵抗主义” 。尔后回籍,在民乐高级小学任教。在此期间,结识了当地共产党人陈善、甘化石、林鸿基等,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积极参与农-动,发动群众开展“二五减租”和反”三征”斗争;还通过介绍进步书报和公演进步话剧等形式教育广大青年,扩大党的影响,发展壮大党的组织。1935年任中共民乐良村支部书记。次年,受地下党的委托,到郁林县城开办“群生书店”作为党的秘密联络站,并建立党的组织。为了筹集资金,他将家里为数不多的田卖了4亩。1937年6月,他出席省工委在北流新圩召开的浔江特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等文件。
  1937年底调任桂林县委书记(后改为县工委、市工委,仍任书记)。次年下半年,他和爱人于兆华获八路军桂林办事处选送湖南学习。1939年春参加省工委在桂林办的第一期学习班的筹备工作。同年3、4月间,中共广西地方组织改组,原来的省工委撤销,分地区成立桂林、南宁、梧州三个特支,凌建平起初任桂林特支宣传委员;不久,书记陈岸赴延安学习,他接替了特支的大部分工作。1940年4月,南方局决定恢复中共广西省工委,6月底省工委决定建立中共桂林市委,凌建平任市委组织部长。同年冬,他和爱人被派到皖南新四军工作。到达安徽岩寺新四军兵站时,适逢皖南事变前夕,组织决定要其速返桂林。1941年春,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撤离,凌被安排到重庆工作,因肺病复发,从贵阳折返桂林疗养。后被派往灌阳县,以灌阳中学教师身份作掩护做革命工作。这时他疾病缠身,营养不良,仍把省下的百元钱交给党组织作活动经费。1942年桂林“七九”-事件发生后,他转移到桂平中学任教隐蔽。
  1944年9月, 日军入侵广西,他潜返北流,与北流地下党负责人甘懋辉接上了关系,以北流中学教师的身份作掩护开展青运工作。1948年夏,反对国民党县当局侵吞北流中学学谷、克扣教师薪金,发动师生--,实行罢教-,取得胜利。1949年负责北流地下党“东江区”青运工作,组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协助组建该地区武工队。
  解放初,曾在北流县支前司令部工作一。1950年起历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司法厅、高级法院科长、秘书、主任和南宁市郊中苏人民公社副社长等职。1982年批准属厅级离休干部。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3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