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佛山市> 顺德人物

何藻翔

[公元1865年-1930年]

何藻翔为[公元1865年-1930年]

  何藻翔(1865~1930年),字翙高,又字梅夏,晚号邹崖逋者。马宁乡人。父何家饶是武进士,曾官营用守备。藻翔自幼励志向学,博览群书,制艺、诗赋均称出众。22岁上京应试时开始购读西书,留心新学。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成进士,授兵部主事,为官刚正,敢于触忤权贵。甲午之战中,清朝海陆军均惨败于日本,-赔款割地,举国上下为之震动。群臣交章谴责李鸿章主和误国,而对直接负有军事责任的军机大臣、兵部尚书孙毓汶,则因是慈禧太后宠臣,迟迟不敢发难。藻翔时为兵部武选司七品官,激于义愤,偕同礼部主事罗凤华(顺德大良人)联名抗疏弹劾,历数孙毓汶六大罪状,为倒孙先声。不久,孙毓汶终于在大学士翁同礲等人联合劾责下引咎辞职。何、罗二人的勇敢行动,受到朝野正直人士的称赞。正在北京发动“公车上 书”的康有为,写下《顺德二直歌》,赞扬何、罗的高风亮节,比之为明代拚死勇劾奸相严嵩的直臣杨椒山(继盛);梁启超也评价何藻翔“志洁行芳,二十年来朝士罕见其比”。此后,藻翔与康有为交往日趋密切,加入强学会,与梁启超、黄遵宪、大刀王五等维新志士结为密友,一意共襄维新变法大业。戊戌政变发生时,他适值在乡守孝,侥幸避过党祸。
  藻翔服满回京后,补总理衙门章京,因秉性耿直,屡受堂官邹嘉来挤轧。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受赴印度议约大臣张荫棠赏识,奏调为参赞,随同出使印度,巡视西藏,为“固国权,清积弊,开民智,尽地力”多所尽力。光绪三十四年回国后,补外务部主事,转员外郎,充帮总办,拒绝袁世凯的笼络。宣统元年(1909年),抗疏弹劾庆亲王和袁世凯污蔑赞同维新变法的光绪帝的卑鄙行径。
  辛亥革命后,藻翔“剃须发,易僧服”南归,赁居广州西关十五甫,开辟屋旁空地种菜度日。其间,曾上 书粤督胡汉民,历数袁世凯罪状,吁告出兵北伐。民国4年(1915年),与易学清、汪兆铨等应聘为广东通志局总纂,并参与倒袁斗争。其后,还受聘为广州医学实习馆馆长及学海堂学长,为沟通中西医学和弘扬传统文化多所尽力。民国9年秋移居香港,先后在圣士提反中学、学海书楼及富商傅翼扬、冯香泉家任教。执教之余,兼而行医济世,颇负时誉。藻翔还工于诗学,诗集《邹崖集》中多有佳作;所编《岭南诗存》以精审见称于世。
同年(公元186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