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西省> 吉安市> 永新人物

贺维珍

[公元1888年-1976年]

贺维珍为[公元1888年-1976年]

  贺维珍(1888~1976),男,字宣廷,江西省永新县烟阁乡蓉岭村人。幼年就读於道南书院,毕业之后,投笔从戎,考入保定军官学校。3年后毕业,再入陆军大学特别班一期深造。学成,贺维珍被派到部队带兵。
  1944年日寇侵占长沙、衡阳,长驱直入,由湖南向广西黄沙河进犯,直接威胁桂林。桂林当时是广西省的省会,是祖国的南大门。加之香港、澳门、广州、武汉、长沙、衡阳沦陷后,所有这些地区的机关、团体、学校以及工商企业等云集于此,人口骤增到数百万。这里成了战略重点,所以日寇飞机不断空袭轰炸,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惨重。
  时任国民党军第十六集团军第三十一军军长的贺维珍奉调率部赴桂林防守。贺维珍兼任临时成立的“桂林城防司令部”副司令,司令由该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淞兼任。守城主力是三十一军。这就把整个桂林的前途命运交给了贺维珍。贺维珍决心不负所托,充分利用桂林尽石山,多山洞的地理条件,制定了依天险、仗石洞、储粮草、隐军马、出奇兵的城防计划。
  贺维珍作为桂林防守战的主要指挥官,率领所属部队,坚持守土,奋力抗敌,与日寇展开恶战。日军以数十倍的兵力进犯桂林,整个桂林城硝烟弥漫,山摇地动。面对日军的猖狂进攻,守军依仗山洞沉着应战,火网交织,寇军死于血泊者不计其数。敌不得不改变战术,利用夜袭。守军士气振奋,斗志昂扬,坚持防守达十多个昼夜之久,终因众寡悬殊,再加上日寇使用“火攻”,洞内粮草烧尽,洞外鲜血成渠,整个山洞阵地变成一片火海,一三一师阚维雍师长在师部杀身成仁。在这种情况下,为保存力量,避免无谓牺牲,只好-突围。突围前,贺维珍几次打电话同韦云淞司令联系,电话线路被敌人猛烈炮火打断,后又几次命令副官冒着敌人的炮火,跑步前往联系,都是有去无回,后来才发现韦云淞司令早已率领随身幕僚突围。
  事后,蒋介石认为贺维珍率部突围是“抗战不力”,命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召开“桂林军事检讨会”,追究责任。虽说是非最后得以澄清,贺维珍之所为得到与会将领和社会的理解与赞扬,《扫荡日报》并发表社论,以“向桂林防守战全体将士致敬”的大幅标题表彰他们英勇牺牲的伟大精神。但贺维珍却因此感到官场险恶,蒋介石的门户之见,从而心灰意冷,亟欲解甲还乡,并在永新县城建造居室,以为颐养。奈何欲罢不能。
  桂林防守战后,贺维珍移军柳州。当时柳州一带兵荒马乱,流浪儿成群塞道,瑟缩无告,触目惊心。贺维珍乃与白崇禧共同创办孤儿收容所,将孤儿收集起来,管吃管住,按年龄编成幼稚班和小学班。聘请老师、保姆教养。这一善举获得当时社会舆论的普遍赞誉。
  后记1947年贺维珍奉命任赣西绥靖司令。当时国民党失败已成定局,回天无术。1949年5月,所部在浙赣铁路沿线与我陈赓兵团刚一接触即全军溃败。贺维珍只好率残部退驻永新,强抓壮丁补充兵员。7月底,我十八军解放吉安向永新挺进,贺维珍率残部经绥源山退往拿山关北,不日即被我围歼。贺维珍藏在柴堆里侥幸漏网,经改换装束,趁夜赶往遂川飞机场,飞往台湾。
  贺维珍为国民党军中将军衔。 经历历史事件:

昆仑关战役 (公元1939年--公元1940年)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