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林市> 兴安人物

蒋宗海

[公元1899年-1966年]

蒋宗海为[公元1899年-1966年]

  蒋宗海(1899~1966年),界首镇石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三岁丧母,其父出外谋生,生活无着落,靠外祖母抚养长大。因外祖父执教,便跟随识字,后入乡村初级村校念书。民国8年(1919年)冬,县高等小学堂毕业后,经老师推荐,政府委派为兴安县唐家司初小教师。
  任教4年,一面教书,一面读书,后考入师范学校(校名无考) 。毕业后,由县教育局推荐委任为教育局视学员。
  民国17年(1928年)加入国民党。20年选为县党部委员。同年,入南宁党政研究所受训半年。 21年任全州县党部委员4个月。23~24年,先后任宜山县洛东、德胜区长。25年任全州县政府秘书。27年辞职回家,不再参加国民党员登记,同时与国民党脱离关系,不问世事,专心研究种植。 自己种植柑、柚,还倡导村民种植。经多年栽种,共植桐树4万余株,年收入300多担桐果, 生活逐渐富裕起来。后因政府组织复兴公司,统调桐油专卖,压价收购,一气之下,任桐山荒芜。日军陷境时,桐山被日军放火烧光,数年劳绩毁于一旦。
  民国33年(1944年) 9月,蒋宗海逃难于西边山岭苏家湾一带。界首、西山、严关三乡人民也在此避难。 难民久住深山, 既无粮食,又无油盐,为了谋生,便聚集开会,发起成立“西线抗日游击队”,公推蒋宗海为主任。蒋宗海一方面组织抵抗日军搜捕,收编散落土匪,归编40人,有 40支。秩序安定后,难民安心谋生,但粮盐及日用品甚缺。蒋宗海领导难民开荒种植玉米、红薯、绿豆等粮食作物;掩护难民抢渡日军交通线,到漠川、灌阳等地挑盐和日用品,到资源县境内换粮,难民困难得到缓解。
  民国34~35年10月(1945~1946年),蒋宗海任兴安县政府秘书。11月,辞职回家种管果园。36年,协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桂北游击队搞接济和通讯工作。
  解放后,1949年12月蒋宗海出席兴安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被选为常务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9月任兴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当年,在土匪活动猖獗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土匪活动地区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规劝匪首赵璧等5人投降自首。同时,在土地改革中, 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受群众欢迎。1952年6月,华江、西安、湘源、道冠、两金等区发生大水灾,蒋宗海带领工作组从湘源区苏家湾至大溶江,沿河跋涉数十里慰问两岸农村灾民,并发动和组织群众抗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1954年因病住院,疗养期间,他仍然坚持学习,关心政治,阅读书报,力求进步;平时经常向县领导汇报自己的情况,并迫切要求出院工作。1958年2月,因健康原因,不再担任副县长职务。1966年病故。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