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南省> 长沙市> 浏阳人物

黄蔚德

[浏阳花炮制作工艺传承人]

黄蔚德为[浏阳花炮制作工艺传承人]

  黄蔚德(浏阳花炮制作工艺)
  “湖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据《中国实业志》记载:“湘省爆竹之创造,始于唐,盛于宋,发源于浏阳也”。
  相传在1400年前,南川河两岸时闻有人被山魈所害,连唐太宗李世民都被惊扰得龙体不安,遂下诏全国求医。出生于湖南浏阳南乡的李畋费尽苦心研制出爆竹,用火烧竹子所发出的“爆竹”之声,来驱祟避邪,保护一方平安,被唐太宗敕封为“爆竹祖师”。
  清雍正登基,要在元宵节燃放响炮、花炮,传旨要创新花上京。浏阳县衙指令鞭炮能手李泰创出新花进贡。一日李泰路过铁匠铺,见那铁锤之下火星四射,形状、颜色各异,顿生灵感。随后李泰扫了一些铁屑,回到家中将其锤得粉碎,再掺以 和米汤搅和在一起,并实以黑硝,于是,就造出了喷射的形态各异的梅花、菊花等多姿多彩的烟花,待李泰的新花在紫荆城上空升起,落下缤纷的花雨,把雍正皇帝直看得眼花缭乱。从此,浏阳就有了花炮之乡的盛名。
  到清朝康乾时期,浏阳花炮形成大行业,尤其在金刚地区,“十家九炮”,生产工人达2000余人,年产量达10万余箱,约佔全县总产量的40%。金刚码头,热闹非凡,当地的鞭炮烟花产品都由此运往全国各地销售,码头所靠的街道上开有“谦达利”、“澍仁堂”、 “福孝堂”、“天闻声”、“楚记”“恒和”等10余家鞭炮烟花庄。
  “楚记”庄里有个叫李行楠的,他从13岁从事爆竹生产。跟随堂叔李蔚文(“楚记”庄老板)在鞭炮烟花行业摸爬打滚几十年,不仅会裁纸、扯筒子、栽引、打土底、磕爆竹、钻饼子、结鞭等所有工序,还会做竹料纸、用陈土砖提取硝等原材料生产工艺。他所创造的“金市牌”爆竹在汉口、厦门享有很高的声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因此,当地称李行楠为“爆竹博士“,又因其对鞭炮生产流程中的九道主要工序都稔熟精通,人们又称他为“九博士”。
  1961年,李行楠为首创建了星星花炮厂,这是浏阳市首创三家花炮厂之一。建厂之初,就成立了-炮科研小组,研制出了“金六红”、“花皮炮”、“雷鸣”、“月里行”、“三角菊花”等-系列的鞭炮。同时,他非常重视培养花炮人才,带出了一批徒弟,其中得到“真传衣钵”的当数黄友逊。
  黄友逊,1952年开始从事爆竹生产,由于实践经验丰富,心灵手巧,练就了一身爆竹烟花行里的好手艺,业内人士无不佩服,1961年他又拜李行楠为师,深入研究,并担任了星星花炮厂的技术员,不久就研制出了“大地花开”、“群花争艳”等新产品,为星星花炮厂做大作强、兴盛发达以至闻名全国,做出卓越的贡献。1966年金刚人民公社出口花炮厂成立,黄友逊被调往该厂任技术厂长兼花炮产品开发试验所所长。
  1967年3月,黄蔚德拜堂叔黄友逊为师,到金刚出口花炮厂学艺。1967年3月至1975年1月在该厂任鞭炮烟花操作员,经历了封筒口、钻并子,和硝、上硝、挤引、扯筒、筑泥头、混和烟 、筑药柱、成型等工作,由于表现优秀,各项操作技术掌握全面,生产一线实际操作时间长,于1975年3月被调到师傅黄友逊身边,从事花炮科研工作,直到1983年4月。在这期间,协助师傅改造了老式爆竹品种,开发了喷花、旋转烟花、吐珠烟花、小礼花、冲天炮等系列产品,主要烟花产品有:腊梅报春、大地花开、群花争艳、三家菊花、蜜蜂彩花、一出四幕、新年乐、四季花筒、满天星、霹雳星、彩珠筒。鞭炮产品有:金绿红、啄木鸟、花皮炮、全红炮、全红礼炮、彩带炮。其中“腊梅报春”荣获农林渔牧部优质产品金杯奖。“全红炮”荣获经贸部优质产品金杯奖。产品远销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赚得大量的外汇,1982年该厂产值达到300万元,为金刚乡上缴国家税收居全县各乡镇之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83年5月至1986年8月,黄蔚德先后被醴陵洪源、江西宜丰、河南拓城聘请为技术厂长。1986年8月回到家乡,创办了九林鞭炮厂,后发展为包括湖南庆泰烟花制造有限公司、花炮包装印刷厂、花炮机械厂、花炮出口贸易公司在内的庆泰实业集团,年上缴国家税收达3000多万元,成为浏阳花炮经营企业最大户。而黄蔚德本人也经历了从一名普通学徒到熟练掌握花炮生产流程中主要制作工艺的技术工人、再到远近闻名的技术骨干、著名的“乡镇企业家”、优秀的科技创新者的成长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花炮工艺的传承源流:
  李畋→李泰→李行楠→黄友逊→黄蔚德。
  黄蔚德,男,汉族,1951年10月出生,高中文化,经济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燃放大师。家住湖南省浏阳市金刚镇,现任湖南庆泰烟花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1958年2月至1962年1月,在金刚完小读小学;
  1962年2月至1965年1月,在金刚中学读初中;
  1965年2月至1967年1月,在浏阳二中读高中。
  1967年—1983 年,浏阳市金刚出口花炮厂,从学徒到熟练掌握花炮制作工艺的技术工人;
  1983年—1986年,醴陵洪源出口花炮厂、江西宜丰县出口花炮厂任技术厂长;
  1986年—1988年,浏阳市九林花炮厂厂长;
  1993年—2002年,明天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98.7—至今 湖南庆泰烟花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人出生于花炮之乡,自小感受到花炮燃放时那种吉祥、喜庆的氛围,享受着那种清新舒畅、欢快旷达的愉悦。怀着一种对花炮传统产业的深厚情感,我决心学好花炮技术,扎根花炮产业。
  1967年3月跟着叔叔黄友逊(时任金刚出口花炮厂技术厂长)参加工作,1967年3月至1975年1月在浏阳金刚出口花炮厂任操作员,经历了黑火炮的封筒口、上药、钻,白药鞭炮上和硝、挤引以及烟花的扯筒、筑泥头、混合烟 、筑药柱,药成型等工作,由于工作表现优秀,各项操作技术掌握全面,实际操作工作时间长。于1975年3月被推荐到厂产品开发试验所,专门从事花炮科研工作,直至1983年4月,在这期间,本人协助师傅黄友逊改造了老式爆竹品种,开发了“喷花、旋转烟花、吐珠烟花、小礼花、冲天炮”等系列产品,主要烟花产品有:腊梅报春、大地花开、群花争艳、三家菊花、蜜蜂彩花、一出四幕、新年乐、四季花筒、满天星、霹雳星、彩珠筒。鞭炮产品有:金绿红、啄木鸟、花皮炮、全红炮、全红礼炮、彩带炮。其中“腊梅报春”荣获农林渔牧部优质产品金杯奖。“全红炮”荣获经贸部优质产品金杯奖。产品远销世界上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赚得大量的外汇,1982年该厂产值达到300万元,为金刚乡上缴国家税收居全县各乡镇之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由于本人的技术在当时花炮界已享有较高声誉,加之师傅黄友逊名气较大,于是引来很多外地厂家聘请本人去当花炮师傅,1980年—1982年受聘河南拓城花炮厂为技术员,1983年至1985年被聘请到醴陵洪源出口花炮厂担任技术厂长, 1985年6月至1986年8月被聘请到江西宜丰县出口花炮厂任技术厂长。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同时也适用个体发展的需要,本人于1986年8月毅然谢绝外地厂家的高薪聘请,回到家乡,创办了浏阳市九林鞭炮厂,虽然规模不大,工人也都市附近的一些村民,但本人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重视新产品开发。
  在此期间,本人一方面进行生产工艺的改革:
  1、为了增加硝的含氧量,减少成本,提高炸响率,通过反复试验,发明了一种响炮硝内掺和锯木硝的填充剂;
  2、改造了鞭炮磕钻工艺,
  3、发明了多种固引剂,首先是石灰为膨胀剂作固引剂,后来又用水泥作固引剂,最后定型以氯化镁和细沙的混合物作固引剂;
  4、发明了寸金快速侧面钻眼法,古老的鞭炮产品“加花快寸”制作艺术是一个一个地用地图模型筑药,筑泥头,每个寸金炮中间留对通眼,这样费时费工,且炸响效果不理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改革了一并一并装药封口的模式,从侧面钻眼栽引点火,这样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且燃放效果更好。
  这些改革,可以说是鞭炮生产历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技术革命,推动了鞭炮生产的跨越式发展。
  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新产品,发明了“花中炮“。中国传统鞭炮只有“单一响”,人们并没有思考怎样把鞭炮与烟花结合起来产生更美妙的燃放效果,以便在燃放鞭炮时能尽情欣赏到“声”、“光”、“色”、“响”并举的更丰富、更美好的艺术效果,本人将鞭炮和烟花揉和在一起,使其在燃放时达到“炮中有花,花中有炮”的效果,发明了直至现在还是独一无二的“花中炮”。
  在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春风吹拂下,伴随着花炮产业前进的时代步伐,经过十二年的奋斗,我的个体私有企业“九林鞭炮厂”发展迅速,日益壮大,出现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同时也成为了全市个体和私营鞭炮企业的典范,原有的厂房设备,生产规模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迫使我必须扩大企业规模,走出一条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的道路。
  1998年9月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本人创办了浏阳庆泰出口烟花有限公司和浏阳庆泰彩印厂。公司成立后成为浏阳市最大花炮企业和彩印厂,尤其庆泰出口烟花有限公司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厂房布局安全规范,设施、设备完善,且美化绿化成为公园式。一时间对浏阳花炮产业界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也引来全国各地同行的青睐,为浏阳私营花炮企业树立了一面旗帜。
  接着,又掀起了浏阳花炮业的第一次大革命——“三改”运动。
  浏阳市委、市政府作出决策,以我司为示范单位,在全市大力推动厂房改造,机械改造,技术改造,并多次在我公司召开现场会,从此,浏阳花炮业的规模企业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有力地促进了花炮产业的迅速发展。
  自庆泰出口烟花有限公司创办以来,黄蔚德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