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崇左市> 宁明人物

黄焕中

[清][公元1832年-1911年]

黄焕中为[清][公元1832年-1911年]

  黄焕中(1832—1911),号其章,思州人,娴熟诗文,精于韬略,为清代广西较有名气的壮族诗人。
  焕中童年发奋攻书, 以强记博闻闻名乡里。 青年时诗名已震思明,受聘在思齐书院任教。他家境清贫,同情贫苦农民的疾苦,他一生写下许多反映农民苦难遭遇的诗篇。如长诗《苦农行》描写一家佃农:“勤耕数亩田,衣食常不足。”“一家共八口,充肠仅蔬菽 。”“田主恶如狼,利喙催租谷,未容一陈情,拉去耕牛犊。”“大儿远征军,生死未可卜。二儿斗官亲,被禁在牢狱。三儿颇聪明,家贫无书读。小女鬻为婢,一跃葬江腹。”诗的最后他愤然写道:“巍巍阁与楼,堂堂园与囿,非农何由来,非农何由筑?”“不感农人恩,反把农人辱,胡为乎苍天,造此不平局!”19世纪80年代初,在越南抗法的黑旗军到左江一带招兵。刘永福久慕焕中名气,在1882年聘他为戎幕。焕中欣然应往,此后从戎20年。他于戎马倥偬中,依然不忘诗好,常赋诗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1885年3月,正当抗法清军和黑旗军在东西两线乘胜追击法军时,清政府却与法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法新约。打了胜仗的冯子材、刘永福等部依新约反-退兵入关。焕中对此异常愤慨,当即赋诗《秋兴八首》,内写道:“永谙国事心难白,话到瓜分泪亦红。”“寰海哀鸿沦浩劫,中华愧煞主人翁。”、对屈膝投降之流以猛烈抨击。
  在甲午战争中,刘永福奉命率部协助台湾防务,焕中随师到台湾。1895年清政府把台湾割给日本。刘永福反对割台,率黑旗军于台南勇挫日军。清室诏命黑旗撤军。焕中悲愤填膺,在《甲午岁刘军门幕中杂感》,三首中,写下了“郑洪义举斜阳冷,葛岳才高碧水空”的诗句。
  驻师广东期间,焕中又写了,《刘军门幕中杂感之二》,诗中有:“岂料立功还未竟,班师调檄已中途。”“和戎割地皆朝议,臣子如何复据关?”“试向五羊城上望,将台余怒尚恒恒”等句,抒发黑旗将士对清政府屈膝-的满腔激愤。
  后来刘永福移居钦州老家,焕中随在钦州7年之久。此期间他把几十年生活中创作的400多首诗词汇集成册,取名天涯事吟草》,后遭洪水,诗篇大多数散佚。
  1902年,黄焕中70岁高龄辞别刘永福回乡,临别赠给刘永福及其他战友的诗道:“捐躯孤愤英雄泪,洒上鲛鲔赠故人。”“易水萧萧人去也,一轮明月白如霜。”苍凉悲壮地感慨了他们之间20年风雨同舟、荣辱与共的战斗情谊。
  焕中回乡后,漫游于宁明、龙州一带讲学。1911年焕中高寿80,作《八十自寿》诗吟道:“艰难历尽身犹健, 磨涅频经志益强。”大有老骥伏枥,烈士暮年之慨。这年5月18日,他无病而终。
同年(公元183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