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大理人物

段思廉

[宋][大理国第十一位皇帝]

段思廉为[宋][大理国第十一位皇帝]

  段思廉,段思平玄孙,大理国第十一位皇帝。1045年—1071年在位。1045年,相国高智升发动政变,废黜了天明皇帝段素兴(又称为炀皇帝),拥立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皇帝。段思廉后禅位为僧,其子段廉义继位。庙号兴宗,谥号孝德皇帝,史称段思廉为大理孝德帝。
  段思廉继位,高氏如昔日之董氏,以此拥立之功,一举凌驾于诸姓之上。杨氏势衰,遂铤而走险,1063年,杨允贤公开叛乱,段思廉已经无力平乱,无奈只好请岳侯高智升出兵灭之。至是高氏益盛,高智升占据了整个鄯阐府辖境,段思廉只好晋封高智升为鄯阐侯,赐给王室直辖领地白崖、茹甸两地,王室实力更加削弱,进一步促成了段氏统治的危机。段思廉时,曾将兵败逃入大理的两广蛮酋侬智高,斩首以献北宋。
  相关介绍
  大理兴宗孝德皇帝段思廉,是大理国第十一位皇帝,属太祖段思平支系,1045—1071年在位。相国岳侯高智升发动政变,废黜了天明皇帝段素兴(又称为炀皇帝),拥立段思平的玄孙段思廉为皇帝,这样大理国的皇位经历了9代终于又回到太祖段思平一系。段思廉即位后,国势混乱,高智升以拥戴之功大权在握,权倾朝野。1063年贵族杨允贤发动叛乱,段思廉无力平叛,只得请求高智升出兵,高智升乘机扩大地盘,并逼迫皇帝封他为鄯阐侯,大有取代段氏之势。外交上,曾将兵败逃入大理的两广蛮首领侬智高,斩首以献北宋。段思廉用过5个年号,是保安、正安、正德、保德、明侯。他最后-禅位为僧,死后庙号为兴宗,谥号孝德皇帝。
  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937年-1254年)是位于云南周边地区的由白蛮人段思平建立的政权。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中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少数地区。大理国于937年由段思平灭南诏建国。都城羊苴咩城(今云南大理太和村),国号大理,以其尊崇佛教,又称妙香国。1095年高升泰改国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1253年,大蒙古国忽必烈“革囊渡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大理国灭亡后,蒙哥汗三年(1253年),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年)置大理路,辖境包括现今大理、洱源、巍山、祥云、永平,以及姚安、大姚、保山、腾冲等地。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将大理路改为大理府,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大理、祥云、宾川、洱源、云龙等县。这当中,作为洱海周围的大理县也数易其名,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置太和县,1913年改名大理县,羊苴咩城也就改称大理城。
  在位年号
  段思廉在位31年,用过5个年号,保安(1045—1052)、正安(1053—?)、正德(?)、保德(?—1074)、明侯(?)。庙号兴宗,谥号孝德皇帝,史称段思廉为大理孝德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