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嘉兴市> 桐乡人物

池耕襄

[公元1905年-1928年]

池耕襄为[公元1905年-1928年]

  池耕襄(1905—1928),又名池楷,字菊庄,化名史学章,崇德石湾(今桐乡石门镇)东高桥下塘人。少年丧母,与继母及其子共同生活,性刚强而时感孤独。小学毕业后,曾入嘉兴浙江省立第二中学和湖州海岛教会学堂读书,都没有毕业,爱好文学,常阅读《小说月报》、《新青年》等书刊,接受进步思想。1925年初,与李恺良、陈丹池、魏莲初友善,经常在一起吟诗作文,研讨时事。曾多次投稿嘉兴《秀水花》杂志,其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一文重点介绍苏联十月革命。又自办《吟啸月刊》,因经费不敷,出3期后停刊。是年秋,进上海大夏大学文学系攻读。时北伐战争和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兴起,耕襄即离校投身革命斗争。1926年秋,加入国民党(左派),同年冬参加中国共产党。年底,受上海党组织指派回浙江,经中共杭州地委调回家乡石湾镇,领导开展工农运动,迎接北伐军。至石湾后发展陈丹池等入党,又与党员张兰接上关系,组建中共石湾党组织。同时以国民党党员公开身份,成立国民党(左派)崇德县第二区党部,任常务委员,后又兼任商会会长。带领中共党员深入工农群众,宣传反帝反封建。在镇上,组建新工会,开展-,以争取提高工资;在农村,组织农民协会,进行减租减息,斗争土豪劣绅。影响所及,附近乡间之土豪劣绅闻风潜逃。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下令通缉池耕襄、陈丹池、张兰3人。耕襄逃往上海,受党指派去店员总工会工作。8月,去苏北从事 。10月,中共杭州支部工作指导委员会遭破坏,书记宋侃夫被捕,耕襄受命返浙重建中共杭州县委。11月,选定羊坝头赵衙弄11号作秘密联络机关,着手恢复党组织,发展党员,相继建立中共江干、拱墅两区委。又去萧山县西兴农村发动农民,计划于次年1月举行-,促成杭城四郊农民大起义。是月,组织“飞行-”,张贴标语,以庆祝苏联十月革命。时杭城内外处于-之中,中共省委机关在杭州无法立足,-迁往宁波。12月10日,秘密联络点遭国民党武装侦察队破坏,陈丹池(化名郑桐)、周勖哉夫妇和耕襄等12人先后被捕。耕襄受尽酷刑,刻诗于狱中墙上:“碧血渲染处,红花照眼明。钱塘潮不尽,吾辈岂无人。”用以表明共产党人革命必胜之信念和视死如归之决心。1928年1月20日,被秘密处死于杭州陆军监狱刑场,另有6名共产党员同时就义。耕襄虽遍体鳞伤,临刑前犹昂首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同年(公元190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