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南平市> 建瓯人物

卓集成

[公元1909年-1987年]

卓集成为[公元1909年-1987年]

  卓集成
  建瓯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小时随父经营杉木,后在县房村口木商蔡家获得实践经验,继而自营并加入福州木商“建瓯懋丰木行”,经营杉木出口,生意兴旺。20世纪30年代初期,卓集成加入建瓯新铭印刷厂为新股东,添置铝合金活字版印刷机和石印机,开展铅印和石印业务。同时,他还加入正大鸿布店为主要股东,成为建瓯知名工商业者。
  民国30年(1941年),建瓯县政府设公沽局,执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公沽局购进困难,市场粮食绝迹,发生民众攻击公沽局事件。公沽局伪造证据,指当时在场的船夫江西人周某为祸首,周某被判死刑。江西同乡会具文申诉,卓集成查明实情,面请县长复查并出席作证,辨明是非,周得以释放。民国31年冬,建瓯商会改组,卓集成被选为常务理事、理事长。当时已是抗日战争后期,物资匮乏,物价日涨,商会供应过境军队及驻县伤兵副食品,已难应付。他与商会积极筹措,并与军政当局协商,减轻供应数量,同时募款贴价,军队以公价购得,商民按市价收入,市场得以安定。民国33年,建瓯建造水西大桥,商会负担桥面木板及桥墩两岸护坡石基工料费用,并负担建造水南临时木船浮桥费用,任务十分艰巨。卓集成发动商会集资并组织监造,为建瓯人民完成一项交通建设事业做出贡献。民国36年,城镇发生贫民抢米风潮,政府拨赋谷2万斤设平粜会供应。集成为平粜会主任,决定由商会所属26户粮商门市部照规定办法平粜,维持4个月民食,度过难关。
  民国32年5月,中共人员张新民经组织调遣秘密过建瓯,被国民党特务跟踪追捕,集成设法掩护并给旅费,使其脱险赴泉州转台湾。民国38年5月建瓯解放,张新民自台湾回建瓯,其时福州还未解放,张的家属携带子女3人滞留福州,卓集成又掩护其4人在福州住两个月,福州解放后才安全到瓯。
  民国38年5月,卓集成在中共-政策感召下,积极拥护,率商户无息借出大米16万斤支援农民春耕。下半年建瓯县设立征粮委员会,卓集成任征粮委员。1950年,卓集成亲送长子参加军干校。抗美援朝期间,卓集成发动工商界捐献1.1万元,购买飞机大炮。
  1951年,卓集成任建瓯贸易公司木材经理处及木材公司副经理,曾参加县、地、省商品交流会,成交大批杉木板,为建瓯木材打开销路。同年,建瓯开始土地改革,卓集成主动交出全部土地,并帮助宣传土地法,他因此担任建瓯县土改委员会委员。1954年,建瓯县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他被选为人民代表,并先后被选为省第一、第二届人民代表。1956年12月,在建瓯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卓集成当选为建瓯县人民委员会副县长。同年,县政协成立,卓集成连任第一、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副主席。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时,工商联成立对私改造委员会,卓集成任副主任委员,负责清产核资工作。他带头将所买的胜利折实公债1.2万元作为个人赠资,推动清产核资工作顺利完成。
  “文革”期间,卓集成遭到不公正待遇。得到平反后,协助政府妥善处理在“文革”中被破孩人士的平反和退回工商业者被抄财产。1984年,他宿病日重,但仍经常为工商联成立的经济咨询处提出有益见解供参考。1987年去世。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