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闽侯人物

卓还来

[公元1912年-1945年]

卓还来为[公元1912年-1945年]

  卓还来,1912年5月6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一户官宦之家。祖父于清光绪年间先后中举人、进士。卓还来幼年笃诚好学,12岁以前已读过许多经史典籍,且能写文章。在北平汇文中学毕业时,他因成绩优异被保送燕京大学。在大学期间,他主修政治,尤其注意国际法,英文基础牢固;之后又学习法文,不到几年,门门功课皆精熟,可谓出类拔萃。一法国女教授喜其聪颖好学,力劝卓还来游学法国。卓还来也觉得研究政治必取资于欧洲,而外交尤重法文,遂心向往之。
  1933年,卓还来从燕京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接着,他又报名参加出国留学考试,准备投考法国巴黎政治学校。该校是世界著名的国际法学学府,对新生的素质要求相当严格,报名者达80余人,卓还来是惟一的中国人。发榜时,他名列第一。在亲友的资助下,卓还来终于赴法留学,至毕业,获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是《关于中法越南的争执》。之后,他又转赴英国伦敦大学研究国际关系,为期二年半。
  1936年夏,卓还来学成回国,初任中国政府外交部一等科员;次年,出任中国驻越南西贡副领事。不久,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西迁。卓还来忠于职守,一如既往地抚慰侨胞,联络国际友人。
  1938年初,中国驻越南西贡领事方贤淑投奔汪精卫的南京伪政府,西贡领事馆遂由卓还来代理馆务工作。卓还来对印度支那各国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研究颇深,任职期间先后著有《各国在华租界地问题》、《中法战争之起源》、《越南之政治组织》等书。他主持馆务和侨务以胆大心细见称,尤为关注侨务情形,其政绩深为国民政府的嘉许。
  1940年7月,卓还来调升北婆罗洲山打根领事馆领事,兼管沙捞越华人事务。次年4月29日至5月7日,他第一次巡视沙捞越侨民,安慰华人,受到广大侨民的热烈欢迎。
  1941年12月8日,日本在偷袭珍珠港的同时,向东南亚各国大举进攻。1942年1月19日,北婆罗洲山打根陷入日军之手。中国领事馆人员来不及撤退,被日军包围。敌人闯进领事馆,将刺刀搁在卓还来脖子上,逼迫合作,遭卓还来严辞拒绝。日军又索要领事馆档案材料。卓还来早已将重要文件付之一炬,指着炉灰对日军说:“全部在此,可以取去。”日军大怒,当即抓捕了卓还来及其夫人和两个孩子。在被-的最初几个月里,日军继续强迫卓还来脱离中国政府,加入已经投降日本的南京汪精卫伪政府;遭拒绝后又以高官禄厚引诱,均告失败。卓还来誓不降敌,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1942年9月,卓还来和家眷以及领事馆人员共七人被押解至沙捞越首府古晋,囚禁于离市区约二里地的马都林丹集中营。该营有房间数十间,沙捞越各地外籍俘虏均拘禁于此,约数千人。
  集中营中一室约囚70多人,室中分两边各有木床30多张。集中营四周架起铁丝网,看守严密。卓还来与几名英籍文官同囚一室,卓夫人与英籍妇女另囚一室,每周只准他们会面一次,谈话数分钟。他们每天吃的仅有稀粥、蕃薯,还被驱赶到附近草场从事苦力劳动,身心备受摧残,形容憔悴。此间,日军仍然威胁利诱,逼卓还来出面领导华侨与日军合作。卓还来不为所动。
  1944年1月,英籍俘虏百余人被日军强迫驱往离古晋市区约二英里的石角路砍伐林木和修路。当地侨领丁尊三的儿子丁道尧时年17岁,常与他们相遇,时间一长,逐渐熟悉起来。一天,一英籍军官私下给丁道尧一封信。信是卓还来和前沙捞越华民政务司英国人李高洁联名写的,大意是希望丁道尧时常能提供食物及战争形势消息,并嘱其放于某约定地点的土窑中。当时,日军将古晋改名为久镇,出版一种华文报《久镇日报》。该报虽为日军所办,但在战争后期报纸中时常反映出日军的败讯。卓还来将要文译出,供大家传阅。这一秘密往来达数月之久。1944年5月,此事不意被看守发现。丁道尧被抓,备受酷刑,招出实情。卓还来及六名英俘随即遭严刑审问。日本特务主任垣本准尉拷审卓还来时声色俱厉:“中国重庆政府行将垮台,英美联军也一蹶不振,日军胜利在望,你不投降,别无出路!”卓还来镇静地回答:“我相信盟军必将获得最后胜利。就是在你们主办的报纸中,不是也常透露出日军战败的消息吗?”日军无奈,不得不将他押回集中营拘禁。他在给夫人的口信中说道:“我问心无愧地回答了所有问题,我的人格没有玷污,我是和光荣同在的。”
  1944年9月间,卓还来及其他八名英、美俘虏由巴都林丹集中营迁禁婆罗洲的亚庇监狱。该监狱分为两部分,未判决的囚犯禁于军政监房,待遇极苦;已判定的囚犯移禁于民政监房,较为自由。卓还来初监军政监房,后移民政监房。在民政监房,与卓还来同囚一室的有当地华侨及英籍囚犯十多人,室小人多,十分拥挤。卓还来每天上午6点至11点,下午1点至4点还要在监狱附近锄草、种植蔬菜和挖防空洞。难友们对卓还来十分敬重,有的帮助他洗衣服,有的将家人送来的食物分给他吃。当地华侨得知卓还来移押此处,不约而同为卓还来送食物、药品、衣服等。有的难友出狱后仍然嘱咐儿子为卓还来送衣、送饭、情景十分感人。
  1945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呈战败状,英美盟军接连-。为避空袭,日军将卓还来及另外四名英、美俘虏迁往保佛-。易地之后,看守人员及“犯人”时常到附近躲避盟军飞机轰炸,狱中一度显得比较松散。这时,侨胞们拟定了掩护卓还来逃离监狱的计划。卓还来知道后,不同意实施,他劝慰大家说:“有你们帮助,我要逃走很容易。可是,日军找不到我,全地区的华人可能因此遭殃。我在监狱里受苦已近四年,艰苦的生活也过了,现已接近和平和世界停战的时候,我不应该抛弃你们而逃走。”之后,他又勉励来探望的华侨说:“不要灰心,不要忘记祖国。祖国是不会忘记我们的。要耐心等待胜利的来临,中国必将成为世界强国。”同年4月中旬,日军又将卓还来与四名英、美籍人员转禁根地咬监狱。到根地咬监狱后,一些华侨仍不顾危险暗送食物用品给卓还来。对这些难中相助的人,卓还来均用本子一一记下名字,说:“俟光复后,得当以报之。”
  同年5月,盟军轰炸根地咬机杨。日警强迫卓还来等人连夜填补炸弹坑。卓考虑到修复机场有利于日军军事行动,便坚决拒绝。他致书日警当局,陈述自己是拘留犯而非战俘,不应遭此-。日警当局不但不予理睬,反而对他进行辱骂。6月16日,盟军轰炸越来越烈,日军忙于疏散,卓还来由当地警察带往附近山林躲避。从此,与当地居民接触频繁,有的侨领表示愿意带他逃走或暂时隐蔽。然而,卓还来心系华侨,牢记自己是中国政府派驻北婆罗洲的外交官,肩负十万华侨的重托,因而婉拒侨胞的劝说,置个人生死于度外。
  同年7月1日,日军判卓还来苦役期满,准予“自由行动”。随即,卓还来寄居根地咬华侨家中,但仍受到监视。过了几天,日军又将他连同英、美籍四名人员拘禁于根地咬的布鲁西柳小村苦牢,蓄谋实施罪恶的行动。
  7月6日凌晨3时半左右,根地咬日本警察长阿部木内佐、芥山光谷中尉持火炬来监狱,唤醒正在酣睡的卓还来及英、美籍人员说:“盟军轰炸各地,这里不安全,你们赶快收拾行李,暂避兰斗。”卓还来知道情势不妙,仍镇定自若,临行前对难友们说:“盟军到,速将我等行止报告,再会!”5时许,中国优秀的外交官卓还来领事及四名英、美籍难友均被日军枪杀于根地咬机场附近丛林,尸体复遭焚毁。卓还来时年33岁。
  1989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卓还来为革命烈士,向其在国内的亲属颁发了烈士证书。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