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台江人物

朱铭庄

[公元1906年-1927年]

朱铭庄为[公元1906年-1927年]

  朱铭庄(1906~1927年)
  朱铭庄,福州人,家住台江上杭路,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排行第六。父亲是财政所的职员,位卑薪薄,子女多,家庭生活清寒。朱铭庄从小就领略生活的困苦和世道的艰难,养成独立思考、自强奋斗的性格。
  民国9年(1920年),铭庄毕业于福建公立商业学校。学生时代,他受“五四”运动后各种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对当时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胸怀愤慨之情,怀抱救国之志。
  次年,朱铭庄投奔在南洋吉隆坡英办铁路工程队任技术员的哥哥朱心庄。经人介绍,就任甲洞开明学校教员。任教期间,常在课余与同事谈论、探讨共产主义学说和社会主义理论问题,并向哥哥和周围的人宣传革命思想。
  民国12年,英殖民政府实行奴化华侨教育的注册条例。铭庄联络一批进步青年,召开会议公开表示反对;并投书《益群日报》,诉诸群众,扩大影响,触犯英殖民当局,铭庄被当地华民政务司吊销教员执照并限期离境。同年10月,朱铭庄动员哥哥一起回到中国。
  朱铭庄回国后,在福州水部门兜私立职工小学任教,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思想使他和同校的教务长郑尚衡、进步教师林梧凤成为亲密的朋友。他们积极开展马列主义宣传,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使职工小学成为福州进步青年聚会活动的重要地点。
  民国14年1月,福州部分青年自发组织福建青年社,在职工小学召开成立大会,社址也设在校内。同年7月19日,共青团福州支部吸收朱铭庄、郑尚衡和林梧凤为团员,并以他们3人组织职工小学团支部,由他们负责农村的宣传工作,联系各乡的农会组织。
  民国15年4月,中共福州地委成立不久,朱铭庄等3人都转为中共党员。他们在学校内开办夜校,不但自己讲课,还请翁良毓等团骨干担任夜校义务教员,向工农群众和青年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道理,剖析时事政治,鼓励青年参加革命。福建青年社在朱铭庄等人的指导下,迅速成为中共党团用以团结广大青年、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重要据点。同年12月,北伐军进占榕城,中共福州地委利用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安排一批党团员加入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处及所属各委员会工作。朱铭庄身兼两职,担任农-动委员会调查部和讲演部委员。
  民国16年1月,他在《福建新农民》周刊的创刊号上撰文《唤起农民来!》,并赴城郊各乡调查,筹组各乡的农民协会,宣传、动员城郊各乡的农民参加革命斗争。
  同年初,北伐军即将北上,军中 分子在城郊各乡强制拉夫,引起农民不满。朱铭庄和中共福州地委组织部长、国民党福州党部农民部负责人陈兴钟,立即组织农民协会的数百名会员,直趋东路总指挥部-,在他们的据理力争下,总指挥部不得不接受他们的要求,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同年1月,“仁慈堂”事件爆发(即帝国主义掩盖因护理不周造成大量儿童死亡的事实),朱铭庄以国民党福建省党部农-动委员会调查部委员的身份,同检察官和 ,前往调查,揭露-。中共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大规模的反帝宣传,知道-后的福州人民迅速兴起反帝斗争,影响波及省内外,给帝国主义以极大打击。
  同年4月3日,国民党 发动-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摧残工农革命运动的-政变,朱铭庄被捕入狱。民国16年4月28日凌晨,朱铭庄、郑尚衡、林梧凤等7人被害于福州西门鸡角弄刑场。他们是福州革命史上,首批为革命献身的共产党员。
同年(公元190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2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