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江苏省> 南通市> 通州人物

朱理治

[公元1907年-1978年]

朱理治为[公元1907年-1978年]

  朱理治(1907~1978)原名朱铭勋,化名王志、王刚、李迅等。江苏通州(今江苏南通市通州市)人。1927年4月在北京清华大学经济系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清华大学支部书记、北京西郊区委书记、北京临时工委书记。1928年春,因组织遭破坏潜往上海,同年夏在家乡被捕,先后关押在南京、苏州监狱。1930年获释后发起成立上海社会科学研究会,任会长、中共党团书记。1932年7月调任共青团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书记。1934年3月被中共中央调往天津,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代理书记。1935年7月,受中共中央驻北方代表指派到陕北,任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西北代表团书记兼中共陕甘晋省委书记,在扩大西北红军、推动土地革命、发展游击战争和粉碎国民党军对西北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同年9、10月间,陕北发生了错误的肃反,错捕了刘志丹等红二十六军和陕甘边苏区一批党政领导干部,错杀了200多人。“当时,朱理治同志是中央驻北方代表派驻陕北代表团的负责人,又是陕甘晋省委书记,因此,他在这一事件中应负主要责任。”他的错误,“主要在于积极执行了王明的‘左’倾路线和上级对肃反的错误指示”(中共中央组织部1984年2月24日《关于朱理治同志几个历史问题的审查意见》)。尽管他“在后方始终没有杀过人”,而且在察觉到肃反搞错了时即表示“宁愿放了刘、高挨骂,也不能昧着良心做事”(1959年11月23日《中央监委关于朱理治几个历史问题的审查意见》),对陕北错误肃反造成的损失非常痛心。同年11月,他得知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到了甘泉下寺湾,便立即赶到下寺湾向周恩来、罗迈、洛甫等承认了错误,以后又作过多次检查。1935年12月后,历任中共陕甘省委书记、红二十九军政治委员、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36年8月到西安,为争取东北军抗日,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做了大量工作。
  抗日战争时期曾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中共中央中原局委员、组织部部长兼豫南省委书记,中原局代书记,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政治委员。1940年3月回延安,任陕甘宁边区银行行长、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兼计划委员会主任。他根据毛泽东“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指示,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打破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取缔法币投机买卖,抑制边区通货膨胀,促进边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初期任中共北满分局秘书长,1946年7月赴朝鲜,作为中共中央东北局全权代表,领导驻朝办事处的工作,历时两年零三个月。回国后任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东北银行总经理,东北人民政府计委副主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于1951年6月调北京,先后任中央财委物资分配局局长,交通部副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候补书记、书记。“文革”中遭受林彪、--集团破孩。1975年恢复工作,1977年5月任河北省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3月被选为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同年4月9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