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 百色市> 田东人物

朱鹤云

[公元1912年-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朱鹤云为[公元1912年-199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朱鹤云(1912~1992),广西田东县人,壮族。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参加百色起义,任赤卫队班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红军排长、游击支队中队长、右江抗日义勇军副营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团参谋、营长、副团长、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团长、华中野战军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副师长、师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团员、解放军第一战车编练基地司令员、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司令员。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朱鹤云又名朱金棋,化名朱奇,朱国英。壮族。出生于平马镇百谷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由于家庭贫困,到11岁才能读私塾,4年后辍学回家给一家船主做苦工。后因不甘受船主的欺凌,便辞工回家种田。
  1926年10月,百谷村青年韦如山从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回乡,开展革命活动,他和十几个青年朋友,开始接受革命真理的灌输,积极和韦如山一道,在群众中传播革命道理。
  1928年春,韦拨群等人到百谷村进行革命活动,举办农民夜校。他和一批进步青年,常到夜校聆听拔哥讲革命思想。
  1929年10月28日,他机警地为广西警备第四大队和农民自卫军带路,包围、袭击驻平马镇的广西警备第三大队一个营及县警备队,收缴敌数百人的武装,为百色起义扫清了障碍。12月11日参加百色起义,不久调任右江工农民主政府特务营班长,担任保卫红色政权的任务。
  1930年2月12日,红七军在隆安战斗失利后撤回平马,在马鞍山遭驻守的桂军覃兴团阻拦。在张云逸军长指挥下,他带领全班战士配合红七军主力奋力拼杀,很快击败防守在马鞍山的一个营,追敌到平马城边。后因敌援军到达,随部队一起转战恩隆七里山区,参加打击邓恩高、黄贵朝等土豪武装的一系列战斗。5月,经过战火的考验,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初,红七军主力奉命北上后,他留下坚守右江革命根据地,任红六十二团排长。
  1933年3月,为了保持革命力量,打破敌人的-,策应右江革命根据地。他接受中共右江下游委员会的委派,和一批同志到云南省富宁县开辟新区。
  1934年7月,黄松坚到滇黔桂边区领导武装斗争,指派他深入滇桂毗邻的偏僻山区,继续开展农运和-工作,收编绿林武装。
  1934年12月,以七村九弄为中心的边区革命根据地基本形成。为了更好地开展武装斗争,成立了中共滇黔桂边区临时党委、滇黔桂边区游击队第三联队,他任第十一支队一大队中队长,参加富宁县的武装-,率领部队打击土豪地主,镇压了横行霸道的保长陶炳希、花甲区长汤焕等人,没收他们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
  1937年2月,国民党当局对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实行“滇黔桂三省会剿”计划。桂军马玉堂率部和民团千余人到富宁、剥隘,扬言“要踏平根据地,鸡蛋也要过三刀。”气势汹汹地向剥隘北部的那泼进发。边区党委经过研究,决定集中红军和自卫队约千人,利用那泼地形设埋伏,打击敌人。他率所部参加伏击战。那泼之役,毙敌200余人,很多敌人被赶入驮娘江淹死,能突围逃生仅300多人。经过2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粉碎敌人的“滇黔桂三省会剿”计划。
  1939年7月,抗大学习结束后,被派到新四军第四军第四支队十四团任参谋。
  1940年春,皖北行署主任颜仁毅率国民党顽军3000余人,由定远方面来进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接电后,他协助团-率十四团增援江北大桥。面对顽军的悍然攻势,他提出攻城解围和围城打援的作战方案。这一方案即被采纳,十四团主力调兵直攻定远城,守城县长及下属弃城逃走,顽军闻讯急速收兵回援,在高农塘铺遭到十四团和九团的伏击,其有生力量受到重创。尔后,他先后任新四军第二师六旅十六团营长、团参谋长、团长,第七师十九旅五十五团团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第二十师参谋长、师长,第三野战军三十三军九十七师师长等职。先是参加苏中、宿北、莱芜战役。在孟良崮战役中,他奉命率二十师在南左泉、北左泉和于家沱沟头一线组击国民党军1个师和2个旅的进攻,指挥部队血战4个昼夜,使敌人无法前进一步,保证孟良战役的胜利。后又率领部队参加诸城、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他英勇顽强,身先土卒,南征北战曾先后两次负伤。
  1950年7月,受党中央派遣,出任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军事顾问团顾问。到越南后,被派到越军三〇四师担任司令部高级顾问。他参与了红河三角洲、东北洪基、奠边府等战役的组织与指挥。
  1952年归国后,历任第一装甲部队编练基地司令员、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司令员等职。
  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军勋章。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1978年5月,因长期积劳成疾,他离职休养。但仍十分关心国家和军队的建设,时常为部队的正规化训练出谋献策。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5月4日在南京病逝。终年81岁。   经历历史事件:

淮海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同年(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黄惠良 (1912~1975)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 广西自治区百色田东县
石西民 (1912~1987) 浙江省金华浦江县
朱学勉 (1912~1944) 浙江省宁波宁海
赵驭欧 (1912~1944)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
钟天法 (1912~1947)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
+ 更多公元191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
陈剑平 (1908~1992) 广西自治区柳州融安县
潘百济 (1902~1992) 广西自治区柳州融安县
杨烈 (1911~1992) 杨烈 广西自治区柳州融安县
李骆公 (1917~1992) 福建省福州市
林科连 (1907~1992) 广西自治区玉林北流市
张修 (1914~1992) 广西自治区北海海城区
+ 更多公元199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