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温州市> 乐清人物

陈虬

[清][公元1851年-1904年]

陈虬为[清][公元1851年-1904年]

  陈虬(1851—1904),原名国珍,字庆宋,号子珊,后改字志三,号蛰庐,别名皋牢子,祖籍乐清斗山,瑞安人,但常自称“乐清陈虬”。自幼勤奋好学,使酒负气,习拳棒,善泅水。多次赴省乡试,都未录取,便致力研究医学。26岁出议方药,立医案,为人治病。30岁著《蛰庐诊录》,提供了辨证施治、解决疑难疾病的范例,医名甚著。
  31岁结求志社,和同社许启畴、金鸣昌、陈黻宸等道古谈今,商榷学术。33岁撰《治平三议》,有志改革社会制度。次年撰《医院议》,1885年利济医院建成,在院内创设医学堂,以所撰《利济教经》等为教科书。利济医院为全国最早的中医院之一,利济医学堂为全国最早的中医专科学校之一,《利济教经》为全国最早的自编新式教科书之一。
  光绪十五年(1889),39岁时考中末名举人,次年人都会试不第,归途谒山东巡抚张曜,上 书条陈八事,第一条是“创设方院以通下情”,提出采用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的倡议。十九年,出版《治平通议》,其中《救时要议》受到社会的重视,湖广总督“见陈氏《通议》而大悦”,梁启超把它列入《西学书目表》。二十一年,在温处道宗源瀚支持下,在温州府城设利济医院分院和分院学堂,次年冬又设利济学堂报馆,自任主编,二十三年,向全国发行《利济学堂报》,并应杭州《经世报》聘,兼任主笔,先后在两报上发表《心战》、《经世报叙》、《迁都》、《分镇》等政论多篇,积极鼓吹救国自强,次年在北京列名京城报国会,为首提出成立保浙公会公呈。
  戊戌政变后,《利济学堂报》和学堂的原先亏空加剧了利济医院的债务,学堂-关门,其本人也有“康(有为)党”之称,以致一度-出走上海。二十七年,发行“利济医院股份票”,自己独力承办府城利济医院。二十九年,在府城开办新字瓯文学堂,以《新字瓯文七音铎》作为教材,推行拼音化文字改革,终因贫病交迫,心力耗竭,于三十年元旦逝世,享年53岁。毕生著述宏富,惜遗稿长期缺乏整理,散佚殆尽。1992年才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陈虬集》(胡珠生辑注),其主要医学著作《瘟疫霍乱答问》则被辑入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医学大成》(曹炳章主编)第17册。
同年(公元185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0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