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榆林市> 横山人物

曹颖僧

[公元1888年-1962年]

曹颖僧为[公元1888年-1962年]

  曹颖僧(1888~1962),名思聪,号“圁滨山人”,横山县响水堡人。
  曹出身书香门第,父子正(字端卿),前清拔贡。他在其父熏陶下,自幼勤奋好学。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入私塾,两年读完《三字经》、《千字文》等书,之后入怀远县高等小学堂就读。光绪三十二年(1906)考进榆林中学,宣统元年(1909)经县、府选送西安两级师范学习。
  民国二年(1913)曹于师范毕业,适逢省大都督府考选留日生,他以第十七名被录取,成为横山第一个留学生。
  3月,曹阔别家乡和亲人,乘日商“株式会社”轮蹈海东渡,经长崎、神户,到达东京,就读于私立法政学校法律本修科,通习日语,修文史,主攻政法,孜孜以求。他深钻苦研《法政通论》、《比较裁判制度》、《比较政治》、《政治史》、《西洋史》、《伦理学》、《刑法总论》、《刑事诉讼》、《刑法各论》,兼顾国际司法、陆军、工业、农业、交通诸政策,考察日本的社会状况,对吉野、板仓、中村、志冈、小林、副岛诸先生的诜演颇存心得,铭记于心。民国四年(1915)春肄业,由寺屋亨博士发给成绩优良奖状,3月归国。
  回国月余,曹再渡日本,继续攻读,接触东京各阶层人士,联合学友,发起学术研究会。民国六年(1917)元月,他考试毕业,以全班16人名列第一,获成绩优等奖状。为继获文凭,他又入东京私立法政大学大门部法科学习,得其所求,于7月回国。
  曹返里后,胸怀壮志,跻身政坛,并从事文史编著。次年,他出任陕北联合县立中学学监,并讲授法制经济学。民国九年(1920)任陕北道视学。次年,由省选送北京内务部举办的地方自治模范讲习所学习,半年后赴任陕北地方自治讲习分所教务主任兼陕北各县自治监察员。民国十一年(1922),被选为陕西省议会第三届议员,任陕西省政府参事。
  不久,他继承其父未竟的修志事业,搜集整理,参错补缺,于民国十七年(1928)四月完成4卷13万字的《横山县志》。民国十六年(1927)出任陕西定边县县长,次年调任陕北佳宋商税局局长。民国二十年(1931)改任神木县县长,次年任陕北工程委员会副委员长。民国二十三年(1934)任陕北赈务委员会主席暨《横山县志》主任。民国二十九年(1940)应聘为国民党陆军第86师参事,并兼任绥德师范各班史地教员。民国三十一年(1942)至民国三十五年(1946)任绥师(校址响水)历史专科主任教员,兼陕北定惠渠水利工程处协办。他在从政期间,依然寄情文史,博闻强识,巡视各地,游览名胜,广征博采,悉心考证,集陕北二十余县名山佳川,概延绥地区历史沿革,辑著两编15万字《延绥揽胜》传世,被列为中国边疆学会丛刊,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出版,由史学书局发行。
  解放后,曹先生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赞佩新中国的建设。1948年担任榆林县政协委员,1953年应聘为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在省文史馆支持下,潜心考证碑石,引经据典,编纂20万字的《西夏文史荟存》3卷留世,曾由宁夏科学院审查批准出版,因“文革”所搁浅。在他去世前几年,还为乡里撰碑文、契约、族谱等。
  曹先生秉性耿直,与人友善。回居乡间每年向北京同仁堂购药多种,供给患者,不讨分文。他生而爱书,常说“积财千万,不如积书满箱”,家藏千册,乐在其中。晚年,他注重锻炼身体,出门手提粪框,乡亲多所钦敬。
  
同年(公元188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