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梅州市> 梅江人物

张文

[公元1887年-1960年]

张文为[公元1887年-1960年]

  张文(1887~1960)
  张文,字香池,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出身贫苦,12岁始进蒙馆就读。清廷编练新军时,他应募入伍,来到广州,后在新军加入同盟会。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考入陆军速成学校,后又考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并任同盟会保定支部军事部长,密谋起义,未成。辛亥革命后,广东组织北伐军支援武汉,姚雨平为总司令,张文任参谋长。全军作战计划均由他拟定,并率部取得了固镇、宿州、徐州等战役的胜利。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后,张重返陆军大学复读,毕业后任陆军部局兵学编修处主任,并在陆大任课。民国9年(1920)受陕西督军陈树藩之约,任陆军讲武堂堂长。民国15年12月,应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李济深之邀,到广州在军学编纂委员会工作,兼任黄埔军校教官及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处长。
  翌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张文十分愤恨,曾尽力掩护一些革命同志。民国18年(1929),蒋介石扣留李济深于汤山,后又于1931年扣留胡汉民于南京,两次事件发生后,张均曾奔走呼号,酝酿兴兵讨蒋。
  民国21年(1932),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他赴前线参与运筹。翌年,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爆发,他以参谋团成员身份悉力襄助“福建人民政府”主席李济深,失败后又随李走避香港,继续进行反蒋斗争。
  民国26年(1937),抗日战争爆发后,李济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长桂林行营主任,张文以顾问身份从中协助,并尽力支持进步人士开展工作。民国28年,张发奎调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驻守韶关,张文任中将顾问,并曾襄助革命文化事业和进步组织,掩护革命青年。他支持中共广东省委出版的机关刊物——《新华南》杂志。同年春,张发奎在南雄办干部训练团,张文兼任教育长。中共地下组织通过张文向张发奎推荐引用了大批进步人士,如尚仲衣、钟敬文等。该团先后有4000余人结业,大多被派到军队工作,对粤北二次大捷起了积极作用。翌年,国民党顽固派逮捕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博罗队”队员,张积极参加营救,使之全部获释。
  民国34年(1945)春,民盟东南干部会议在梅县召开,张被推为副主任。翌年元旦,中国民主同盟南方总支部在香港成立,他任副主任委员。2月,民盟广东省支部在广州成立,张任主任委员。其间,他参加了李济深、蔡廷锴为首的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任该会组织部长。不久,李济深离穗赴渝,有关工作即交蔡廷锴、李章达、张文负责。同年春夏之间,广东当局破孩进步势力,他撤到香港。民国37年1月1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张当选为中央常委。在港期间参与筹建达德学院,任董事。
  1949年,应邀赴北平参加新政协筹备会议和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1949年10月广州解放后,他自京返穗,先后当选为广州市人代会代表和第一、二届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1953年,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省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委员兼广东省主任委员,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1960年11月30日病逝于广州。 相关院校:

黄埔军校

  同名人物:
张文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 [明]
张文 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 [清]
张文 (1887~1960) 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 [当代]

  同年(公元1887年)出生的名人:
李树芬 (1887~1966) 广东省江门市台山
陈其瑗 (1887~1968) 广东省广州市
林树巍 (1887~1949)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
刘群兴 (1887~1979)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
林直勉 (1887~1934) 广东省东莞市
+ 更多公元188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
李云龙 (1876~1960) 湖南省娄底市涟源市
韩光甸 (1888~1960) 辽宁省辽阳辽阳县
宗奇 (1877~1960) 辽宁省铁岭开原市
马鸿宾 (1884~1960) 甘肃省临夏临夏县
张万贵 (1895~1960) 黑龙江绥化兰西县
牛敦 (1904~1960) 甘肃省临夏康乐县
+ 更多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