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呼兰人物

张兰生

[公元1909年-1940年]

张兰生为[公元1909年-1940年]

  张兰生 (1909--1940)原名鲍巨魁,满族,1909年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就读于父亲执教的师范学校,1928年考入哈尔滨电业局电车厂,当"车掌"(售票员)和司机。
  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哈尔滨,张兰生积极参加电车厂工人的-斗争,还常常以消极怠工,少收或不收车票办法对抗日本人,因此受到"重点"监视。中共哈尔滨市委以张兰生等为积极分子,加强培养教育,使他们提高了思想觉悟,1932年哈尔滨电业局成立了秘密党支部,张兰生首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当选为支部委员。1933年4月2日,哈尔滨电车工人举行-,张兰生是-的组织者之一。
  1934年2月,哈尔滨电业局党支部遭到破坏,张兰生受中共哈尔滨市委的派遣赴珠河(现尚志县)抗日游击根据地工作。1935年2月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书记,领导珠河、五常、方正、延寿等地的党团工作,在1934年冬和1935年春敌人发动的"大讨伐"中,他率领珠河地区的广大军民粉碎了敌人的围剿、组建了珠河县人民政府,壮大了游击队,在道北、道南、亚布力、苇河成立了区委,在延寿、方正成立了延方特别支部,党员达到300余人。
  1935年夏,敌人加紧"讨伐",珠河游击根据地和反日群众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张兰生于9月10日主持召开了珠河中心县委执行委员会会议,决定把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主力,由珠河地区向松花江下游的汤原、依兰、勃利地区转移,开辟游击新区。张兰生与珠河中心县委成员则去老区开展恢复根据地的斗争。
  珠河游击根据地全部被敌人蚕食破坏后,1936年5月,珠河中心县委决定离开珠河,向下江一带转移。9月,张兰生与珠河中心县委成员抵达汤原,与三军主力会合。9月18日,张兰生出席了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及抗联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会上成立了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张兰生当选为常委、宣传部长。1937年6月28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召开执委扩大会议,张兰生当选为北满临时省委书记。
  1938年,东北抗日斗争进入艰苦时期,张兰生和省委其他领导人,共同指挥抗日联军第三、六、九、十一一军主力部队,向海伦地区远征,胜利地粉碎了敌人妄图将抗联"围歼"在三江的阴谋,开辟了黑嫩平原新游击区。1939年4月12日,北满临时省委召开第二次执委会,将临时省委改为北满省委,张兰生当选省委常委,兼任抗联第三军政治部主任,为贯彻执行省执委会议精神,张兰生与三军军长许亨植召开了三军军部会议,总结三军党政工作,整顿党的组织,加强党在军队中的领导作用。会后,张兰生率领三军二师在依兰、通河、汤原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1940年7月,张兰生在德都县朝阳山与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共同商讨开展讷嫩地方党的工作问题,7月10日,日伪骑兵"讨伐"队突然包围了第三路军总指挥部,在突围战斗中,张兰生壮烈牺牲,时年31岁。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