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泉州市> 永春人物

周公甫

[公元1909年-1966年]

周公甫为[公元1909年-1966年]

  周公甫,桃城镇桃溪村人,生于清宣统元年(1909)。10岁时父亲去世,家贫辍学。12岁,母亲又去世,独自到泉州做杂工。14岁,在乡亲创设的新协兴信局当学徒,晚上除抄录登记信件外,即自学文化,每至深夜。他做事认真勤谨,诚实可靠,甚得店主人的器重。民国15年(1926),新协兴信局因受南洋联号信局影响而停业,他用数年来之积蓄与乡亲林邦师等合资,创办永通公司,专售汽车零件。当时地方民军互相火拼,汽车零件是交通工具所必需,故无论哪一支民军得胜,都来赊取配件,往往血本无归。鉴于汽车零件难于经营,即抽出部分资金与乡亲林煌谋合营土产粮油。抗日战争爆发后,永通公司和土产粮油公司先后停业,公甫就与乡亲李武宗、梁祖选、沈逢源、郑文良等人合资在省内经营布匹生意。不久,厦门、福州被日寇占领,他们即往香港、星洲分别开设华隆行。民国30年12月香港沦陷后,华隆行濒于破产。翌年,公甫与一些同事从陆路逃回泉州,在泉州重新经营棉布匹头业务。抗战胜利后,同乡李武宗来泉邀公甫同往上海商议发展计划,不幸船到吴淞口触礁沉没,武宗遭不幸,公甫在寒冷风浪中漂浮数小时获救生还。35年,他与沈逢源等合资在上海开设建德行,在福州、厦门、泉州、台湾、香港、星洲设立分行,业务蒸蒸日上。
  桃溪小学原为县立小学,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货币不断贬值,学校经费发生困难,族亲周国栋等写信给公甫,详告情况并要求支持。公甫深感自己少时失学之苦,乃于民国37年春把桃溪小学改为私立,学校经费全部由他负责。后又委托族亲周卿章回乡筹建校舍,建筑费用除周卿森、周卿章捐助部分外,均由他一人负责。
  1950年,公甫在香港参加香港工商界回国观光团。回港后与黄长水、陈君冷等合组广东省华侨投资公司。这时,北京旅馆不足,投资公司即拨部分资金兴建北京新侨饭店,他被推常驻北京进行筹建事宜。1956年,他到印尼、星、马等地,筹募创办永春华侨中学。1960年被推选为福建旅港同乡会理事长。在职期间,筹建会所,发展会员,团结在港福建同乡,著有成绩。对香港福建中学及培侨中学扩建校舍,亦尽力支持。
  1964年春,他与一些侨胞集资在香港创办华丰国货有限公司,并被推选为第一任董事长。任期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积劳致病。后回国治疗无效,于1966年11月17日去世。临终之时。嘱咐家属将其在广东投资公司的股金捐给桃溪小学。到1979年股金本息8.5万元,建教学楼一座。


  桃城镇   永春古称桃源,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请升为州,辖德化、大田二县。背依巍峨大鹏山,面临悠悠桃溪水的县城因此博得桃城的美称,又叫州内。宋至清,先后分属集庆乡迎福里十三都、和风里二十五都、善政乡昭善里十四都、清白里十九都,民康乡鸣琴里二十都。民国时期先后划为桃安乡、合作乡、桃城镇、桃源镇、福阳乡。新中国成立至1958年,先后为第四区、第七区、县直辖乡、城关区…… 详细++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6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