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陕西省> 延安人物

赵彦

[明]

赵彦为[明]

  赵彦(生卒年不详),明代官吏。肤施(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人。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授行人,后升山西左布政使。
  万历年间,蓟州(今天津蓟县)皮工王森,创立闻香教(为白莲教之一支),秘密组织农民起义,教徒不下二百万,遍布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等地。万历二十三年(1595)王森被捕、判死刑,经行贿释放。后入京师结识外戚、中官传教,于四十二年(1614)再次被捕,四十七年(1619)死于狱中。其子王好贤与徐鸿儒、于-等发动起义,以红巾为标志。五月,攻破郓城(属山东省)。
  天启元年(1620),赵彦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闻香教义军又攻陷邹、滕、峄各县(均属山东省),赵彦用都司杨国栋、廖栋练兵,并推荐原大同总兵官杨肇基为山东总兵官合力镇压。经过多次激战,于当年将义军全部击败,王好贤等被俘杀。赵彦因镇压有功,由兵部侍郎升为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加太子太保,荫子锦衣世佥事,赏赐银币等。赵彦上疏请求给山东各战乱的府县予以赈济,并免去邹、滕两县三年赋税,郓城、峰县、曲阜减赋一年,钜野减一半。均得到皇帝同意。
  天启三年(1623)八月,赵彦代董汉儒为兵部尚书。他了解到边防将官克扣军饷,任意派军士服劳役及虚报空额,强占马匹等弊端。向朝廷报告并提出纠正办法,熹宗满意,立即下令边防实施。当时传闻清兵将入喜峰口,赵彦很忧虑,提出八条对策,熹宗都奖励他。
  天启四年(1624),左副都御史杨琏弹劾魏忠贤24条罪状,赵彦也不顾安危弹劾魏忠贤,从此遭魏忠贤忌恨。此外,在镇压白莲教时,赵彦部下有杀良民冒功的现象,赵彦的儿子受荫为锦衣,常招摇过市,被给事御史一一奏劾。因此,赵彦写了三份奏疏要求告老,魏忠贤为报前仇,令赵彦立即回乡,其子被革职。给事中袁玉佩奏劾赵彦冒功滥荫,又说不应当筑“京观”(古代战争,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为丘)。朝廷命令削去赵的世荫,毁去“京观”。后来追叙兵部时的边功,又将他进太子太保。不久死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