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黄冈市> 麻城人物

赵基梅

[公元1910年-1947年]

赵基梅为[公元1910年-1947年]

  赵基梅,1910年出生于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乘马岗区董家畈乡朱家坳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幼年时,父母相继故去,靠大哥大嫂抚养长大。懂事后,一面参加家庭劳动,一面在当地小学读书。
  1926年秋,麻城的中共地下组织在乘马、顺河等地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自卫队。赵基梅的大哥赵基松、二哥赵基柏带领贫苦农民斗争土豪劣绅,开展减租减息,发展农业生产。赵基梅参加了红色少年团,扛起红缨枪,为农会站岗、放哨、送情报。他还教农友们学唱革命歌曲。有一首歌谣唱道:
  冷天无衣裳,
  热天一身光;
  吃的野菜饭,
  喝的苦根汤;
  麦黄望接谷,
  谷黄望插秧。
  一年四季忙,
  都为地主忙。
  1927年春,赵基梅参加农民自卫军,配合特务队(邱江甫游击队)活动在乘马、顺河和河东湾一带。10月,特务队在东仓与国民党军发生战斗,赵基松负伤被俘,在西张店被敌人杀害。赵基梅悲愤不已,下决心为大哥报仇。
  11月13日,黄(安)麻(城)起义的枪声响起,农民自卫军一举拿下黄安县(今红安县)城。18日,黄安县农民政府宣告成立。
  为策应攻打黄安县城的战斗,赵基梅随另一部农民自卫军在木城寨一带构筑防御工事,阻止河南方面的敌人进犯黄安。
  1928年7月,黄麻起义后成立的工农革命军第七军改编为工农红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吴光浩任军长兼师长,在湖北与河南交界的柴山保建立了革命根据地。10月,红三十一师发展到400多人,黄麻两县的七里坪、紫云、乘马、顺河等地均成了红色区域。红三十一师攻打顺河“清乡团”的战斗中,赵基梅率领十多名游击队员,搭人梯越过寨墙,潜入寨内,配合红三十一师打开寨门,将敌人一网打尽,俘敌40多人,缴获步枪30多支。
  1929年春,赵基梅和赵基柏在董家畈报名参加了红十一军三十一师。7月,赵基梅随红三十一师对白沙关之敌发动攻击。在当地人民群众配合下,红军歼灭反动武装数百人,随后又向敌暂编第二旅连续发起攻击,歼敌100余人,缴枪40余支,迫使该敌逃遁。10月,赵基梅先后参加了攻打河口镇、夏店、小河溪、汪洋店的战斗,在战斗中立了功,于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由战士提升为排长。
  1931年1月,红一军和红十五军合编为红军第四军,下辖第十、十一师(后又成立十二、十三师)。赵基梅所在的原红一军第一师编为第十师。在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中,赵基梅带领全排战士参加红十师发起的东、西香火岭、桃花镇、苏家埠等多次战役战斗,为打破敌人的第一、二、三次“围剿”做出了贡献。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中失利,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12月夜,赵基梅带领全排随大部队在广水和卫家店之间穿越平汉铁路向西转移,在枣阳的新集、土桥两地和国民党军作战,两战皆胜后,出鄂北,走豫西,入陕南,占川北,解放四川的通江、南江和巴中大片土地,在川北站稳了脚跟,川陕边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
  1933年7月上旬,红四方面军原有的四个师加上部分地方武装扩编成四个军。第十二师扩编成第九军,第十一师扩编成第三十军,第七十三师扩编成第三十一军。此时赵基梅在三十一军工作,参加多次重大战役,立下战功。这年冬,赵基梅任红三十军九十师政治部主任。
  1935年5月初,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抵达达维,与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6月18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地区,实现了一、四方面军的胜利会师。8月上旬,红军总部作出决定,将红军组成左路军和右路军,继续北上。第三十一军编在左路军。长征路上,赵基梅是红三十一军某师的政治部主任。11月,红军实行精简整编,赵基梅改任某团政治处主任,随后进入红军大学第二期二大队学习。
  1937年7月,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抗日战争,赵基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部部长。9月30日,随一二九师从陕西庄里镇出发,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1938年2月17日,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政治处主任赵基梅奉命率领七七一团五连和教导团的部分干部,从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出发,开赴晋东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成立八路军独立游击支队,赵基梅任司令员,涂锡道任政治委员。当时,这个支队全部家当只有20块白洋,外加一头小毛驴。他们在行-移过程中,天气已经变暖,可干部战士还是穿着棉衣。队伍在陵川的平城攻打日伪“维持会”反动武装时,缴获一批布匹。赵基梅吩咐司务长请来几位大嫂帮助缝衣服。大嫂们裁的裁,剪的剪,战士们也跟着钉扣子,锁扣眼,大家很快穿上了新单衣。由于布匹颜色不一样,有的战士穿灰的,有的战士穿蓝的。同志们风趣地说:这回可好了,演节目时再也用不着找老乡借便衣了。
  赵涂支队活动于白(圭)晋(城)公路以东、漳河以南、平汉路以西的太(行)南地区。在晋东南的平顺、壶关、陵川、高平、晋城、潞城和豫北的林县、安阳、淇县、辉县、获嘉、修武等地,宣传抗日救国,组织群众武装,打击日伪组织,建立抗日根据地。几个月后,赵涂支队已初具规模。4月下旬,晋冀豫军区正式成立后,该支队对内称第五军分区。到这年4月底,八路军一二九师粉碎了日军对晋东南的九路围攻后,日军准备抽调兵力东援,企图夺取徐州。为牵制敌人,赵涂支队在刘伯承师长亲自指挥下,赵基梅率第一大队、道清游击支队及一些县、区武装,配合三八六旅破袭平汉、道清铁路,袭击日伪据点,使日军占领的铁路交通线经常中断。
  11月,该支队进行整编,赵基梅任司令员,谭甫仁任政治委员(因此赵支队又称赵谭支队),谢福林任政治部主任。12月初,赵谭支队西进到博爱县境的许河村,与国民党军驻许河的一支部队达成合作抗日协议。一天,双方部队在一起看宣传队演戏,散戏后,我部队刚回到自己的驻地,就被国民党顽固派豫北专员郭忠隗的保安团包围,一时枪声大作。赵基梅一面组织火力掩护,一面指挥部队突围,除二营外,一、三营基本上损失了。次日,赵基梅安排宣传员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制造0,挑起“许河事件”的阴谋,指出国民党当局要对“许河事件”负全部责任。
  “许河事件”后,赵谭支队站在自卫的立场上,对制造“磨擦”的国民党顽军进行反击。一天下午6时许,赵基梅指挥部队向东集山、西集山的国民党军发动突然袭击,全歼敌军一个营。
  12月底,赵谭支队经再次整编后,由陵川县平城出发,进入涉县与武安交界的西戍进行整训。1939年3月底返回山西黎城。4月的一天夜晚,支队参加了一二九师在黎城县城西北上庄举行的盛大阅兵式,接受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以及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检阅。
  1939年12月,在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第一次-0中,阎锡山部充当急先锋,命第六集团军总司令陈长捷指挥所属第六十一军、第十九军等部,向驻晋西南的新军——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纵队第二纵队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发动进攻,制造了“十二月事变”。阎锡山还指使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孙楚破坏晋东南沁水、阳城、晋城、高平、陵川、壶关、长治等7县的抗日民主政权,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500多人,绑架1000多人。1940年1月中旬,根据一二九师-的部署,赵基梅率部配合三八五旅、三八六旅在高平、榆次等地同阎锡山、孙楚展开斗争,歼灭阎军独立第八旅、暂编第二旅和新编第二师大部,保卫了太南根据地。
  2月初,蒋介石令顽军朱怀冰部两个师8000余人,向磁县、武安、涉县、林县和清丰等地区发起进攻。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下,赵谭支队先后在林县、辉县、滑县等地同顽军作战。一天,赵基梅带领一大队的一个连要在辉县打伏击。这个连武器装备比较差,全连只有一挺机枪,许多战士用的是土枪、土手雷和0包。赵基梅和连队干部一起看好了地形,特意为这挺机枪选好了射击位置。敌人沿公路开过来,赵基梅的驳壳枪一响,机枪便开始扫射,手雷、0包一起拉响,顽军被炸懵了,抱头落荒而逃。此次战斗缴获300余轻重武器,不仅全-士人手一件,还送给当地游击队一批钢枪。
  2月,八路军总部决定,将太南地区的八路军三四四旅、新二旅、独立游击支队(赵谭支队)、决死第三纵队和华北抗日民军第一旅合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4月,第二纵队转移到冀鲁豫边区,与冀鲁豫支队会合,并成立冀鲁豫军区。5月,冀鲁豫军区与鲁西军区合并,整编为八路军第二纵队兼冀鲁豫军区,赵谭支队与六八九团三个连、豫北大队、独立大队等合编成第二纵队教导三旅(又称新三旅、独立旅),韩先楚任旅长,谭甫仁任政治委员,赵基梅任副旅长。此时,黄克诚率二纵主力向平原开进。赵基梅多次参与指挥,带领部队在冀南永年掩护黄克诚过平汉铁路,在铁路边拿掉日军一个据点,消灭日军多人。
  教导三旅主要在濮阳、滑县、长垣一带活动。6月上旬,日军开始对冀鲁豫边区进行大“扫荡”。日军纠集驻开封、新乡、商丘等地兵力8000余人,汽车、坦克170余辆,于6月5日分三路向濮阳县城西南的桑村一带合击。当时,教导三旅旅部驻桑村。赵基梅得到敌情报后,立即和谭甫仁来到特务连指挥战斗。不一会儿,日军一辆坦克越过村边的壕沟,冲进砦门,把一盘石碾撞倒。站在赵基梅身边的特务连指导员殷群着急地说:“副旅长,快转移,敌人坦克离我们只有50米了!”赵基梅沉着地说:“别慌,敌人的坦克还没有看到我们。”他指着坦克后边的一片日军和伪军命令道:“集中火力,从侧面打!”接着一手拉过特务连连长熊承显,说:“我来掩护,你去把坦克炸掉!”赵基梅抱起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熊承显绕过几个土丘,利用坦克射击死角,把一束手榴弹塞到坦克底部,接着响起0声,敌人坦克哼哼几声,龟缩回去了。这场战斗持续两小时许,消灭一批日军和伪军。后赵基梅率旅部机关和部队分路跳出敌人之合围圈。
  这次反“扫荡”共进行半个月,赵基梅、谭甫仁率领部队,在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以路沟、青纱帐作屏障,连续取得了八公桥、文留、徐镇、花园寨战斗的胜利,缴获日军骑兵通讯中队战马70余匹,组建了一个骑兵连。反“扫荡”结束后,旅长韩先楚调走,赵基梅任代旅长。
  6月底,赵基梅率八团到鲁西南地区,协同地方党组织及独立旅开展工作,很快恢复了被日、伪、顽会匪占去的根据地。当时根据地东西长80余里,南北宽50余里,有120多个村庄。
  1940年夏季以后,盘踞在鲁西南地区的王子魁、石福起、胡罗头、马逢乐、孙秉贤、张盛太等股顽杂部队,共约6000余人,进占曹县、定陶、荷泽、东明、考城(1954年与兰封县合并为兰考县)等地。中共地方党组织领导人仅靠独立团150余人、游击大队百余人和群众武装坚持斗争。区党委、纵队当即决定派教导三旅去解围。12月29日,旅长赵基梅、政治部主任谢福林率领第七、第八团星夜兼程,奔赴鲁西南。31日夜,首战韩集,随后攻歼了申海、常刘庄、长乐集、大郑庄等地之敌,给王子魁、石福起等部以歼灭性打击,毙俘伤敌约千人,迅速恢复了鲁西南的局面。
  1941年4月中旬,日伪军8000余人对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沙区(内黄、濮阳、滑县之间)进行大“扫荡”。赵基梅率教导三旅,配合兄弟部队进行反“扫荡”。他们在地方武装配合下,采取以分散对集中,以集中对分散,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作战原则,同日伪军周旋,多次在观城、南张堡和清丰等处袭击敌人据点,毙伤敌人700余人,日伪军则处处扑空,疲于奔命,-全部撤退。接着,赵基梅又派出干部战士,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和恢复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武工队和“小游击队”,帮助人民群众抢收麦子,播种玉米等。
  曾在这里任第三地委书记的戴晓东后来回忆说,赵基梅同志重返鲁西南,是我找杨(得志)司令员要来的。他们来了以后,不分白天夜晚,袭扰日军,很快打了几个胜仗,使敌人站不住脚。到1942年上半年,在鲁西南恢复了九个县的抗日民主政权,各县都有县大队和民兵组织。这里面都有赵基梅同志的心血和功劳。
  1941年7月,教导三旅(新三旅)的第七、第八团和第二旅四团整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第七旅,余克勤任代旅长,赵基梅任政治委员,李东潮任参谋长,谢福林任政治部主任。10月中旬,赵基梅率旅部、十九团、二十团参加了巨南战役。战役结束后,将巨野、成武、金乡、嘉祥、荷泽五县的各一部分地区划为第八军分区,教七旅兼军分区,赵基梅任司令员。1942年底,以教七旅为基础,整编为冀鲁豫军区第五军分区,昌炳桂任司令员(后朱程任司令员),赵基梅任政治委员。1943年9月,朱程在曹县王厂战斗中牺牲后,赵基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3年上半年,冀鲁豫军区-集中第五军分区、第三军分区和数县地方武装,向邻近根据地的伪保安旅发起全面进攻。这个保安旅有近3000人,我抗日武装运用各个击破的战法,使保安旅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被毙、伤、俘1000多人,旅长孙信则败逃。这一战斗的胜利,使鲁西南根据地扩大到11个县。
  9月下旬,日军集中三十二、五十九、三十五师团和骑兵第四旅团共1万余人,分别从开封、新乡、商丘、兖州出动,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曹县东南地区合围。赵基梅率部队巧妙作战,接连袭击东平县城、夏谢和大井等十多处据点。敌人处处挨打,于11月中旬结束“扫荡”。在这次反“扫荡”中,第五军分区和兄弟军分区一起,共作战300余次,歼灭日伪军4000余人,保卫和扩大了鲁西南根据地。
  1944年夏,赵基梅到冀鲁豫军区党校参加整风学习,编在四大队,任党支部书记。1945年夏,整风学习结束,回到冀鲁豫军区第10军分区任司令员。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此时,第五、第三军分区和部分地方部队改编成第三纵队,殷献斌任司令员,赵基梅任政治委员。
  根据党中央关于主动-,收复中心城市的指示,赵基梅和殷献斌作出攻打长垣的作战计划,采用的是“黄昏接近,黑夜进攻,天亮解决”的打法。9月1日夜,担任主攻的十团和二十团首先攻入城内,同敌伪保安大队展开巷战。日军一个中队占据炮楼,负隅顽抗,被战士们用0包把炮楼炸塌,一些日军被炸死。战斗到三日结束,共毙伤日伪军100余人,俘1000余人,缴获迫击炮一门,步枪1000余支,机枪40余挺,战马300多匹。
  10月21日,攻打菏泽的战斗开始前,担任主攻任务的18团把进攻突破口选在南门。那天上午,十八团部分干部战士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把0装在棺材里面,一些男女披麻戴孝,哭着喊着,把棺材抬到南门外不远的地方。守城的伪军以为是埋人,没有在意。挖地道,埋0的土工作业进行得异常紧张,赵基梅随十八团政治委员陈跃先一起参加挖土、运土。他对战士们说:“埋设0可要过细啊,不然会误大事。”
  夜幕降下后,菏泽南门城墙脚下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城门炸开了。赵基梅和战士们一道,穿过硝烟,冲进城里,后续部队潮水般地拥进市区,同敌人在大街小巷展开战斗。这一仗毙、伤伪军480余人,俘3500余人,缴获长短枪4000余支,汽车九辆,战马200余匹。
  1945年底,杨勇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七纵队司令员,赵基梅任副司令员。
  1946年2月,国民党蒋介石开始向东北解放区发动进攻,在关内各解放区制造“磨擦”,形成了“关外大打,关内小打”的局面。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赵基梅协助杨勇率部转战在豫东和鲁西南地区,配合兄弟部队攻克定陶、单县、曹县等多座城镇。
  1947年2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第七纵队合编为第一纵队,杨勇任司令员,-任政治委员,赵基梅任副司令员,率部在豫北地区进行局部战略-,配合兄弟部队解放了濮阳、封丘、延津、原阳、原武、汤阴。8月初,在晋城地区休整的新四军五师主力奉命与嵩岳部队一部,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二纵队,赵基梅任司令员,张才千任政治委员。纵队组建的第三天,赵基梅、张才千率十二纵队官兵离开山西晋城,跨越中州大地,向大别山挺进。9月23日,在郑州以南地区配合华东野战军围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十师一部;又在豫东南信(阳)潢(川)公路以北阻击国民党军,为第十纵队进军大别山减轻了压力。
  十二纵队进入大别山区后,刘伯承、邓小平交给他们的任务是:进入江汉地区,建立江汉军区。并再三嘱咐说,你们越过平汉铁路后,必须设法摆脱敌人的追击,迅速完成战略展开的任务,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消灭敌人,土地改革。12月6日,十二纵队与张才千、李人林率领的中原独立旅会师,组成江汉军区,赵基梅兼司令员,刘建勋任政治委员。
  当时,国民党报纸正在宣传刘邓大军有横渡长江作战的意图,蒋介石亦正在着手部署长江防务。赵基梅等军区领导人在礼山(今大悟)陈根湾召开会议,研究军区的任务划分和作战部署,决定将计就计,来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把白崇禧部队注意力引向长江沿岸,我江汉主力则进入大洪山、白兆山地区。12月14日,赵基梅没有来得及见到家乡的亲人,率江汉军区部队再次告别大别山,从平汉铁路南段的广水和花园之间向西越过铁路线,向京(山)钟(祥)随(县)交界的大洪山、白兆山地区开进。为不暴露意图,掩护军区机关和主力部队的作战行动,第三军分区司令员李人林、政治委员杨殿魁率军分区部队,从安陆渡过府河,破天门,占岳口,于23日渡过襄河(汉水),解放潜江,直抵江陵、沙市和监利,造成渡江作战的态势。与此同时,第一、第二军分区的部队已向大洪山、白兆山地区顺利展开。到12月下旬,江汉军区部队解放了桐柏、泌阳、新野、枣阳、京山、钟祥、天门等十多个城镇,共歼敌4000余人。
  在部队胜利推进的过程中,赵基梅患了感冒,胃部也不时作痛,但他仍在担架上指挥作战。12月27日,赵基梅率军区机关到达随县(今随州市)三里岗,由于天气很冷,又加上过度操劳,致使他胃病急性发作,医治无效而病逝于战场。江汉军区的干部战士怀着悲痛的心情,将赵基梅的遗体安葬在随县三里岗。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