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市> 仓山人物

杨申生

[公元1919年-1948年]

杨申生为[公元1919年-1948年]

  杨申生(1919~1948)
  杨申生,化名王伯钧,育昭,闽侯县(今福州市)人。民国8年(1919)生于上海,不久随父迁回福州。父杨砥中曾任海军陆战军旅长,因海军内部不和,于民国14年被刺杀。申生5岁开始在家中接受启蒙教育,11岁时考进格致小学五年级。民国23年小学毕业,随母迁居仓前山麦顶义庄里,入英华中学就读。民国27年夏,申生随英华中学内迁顺昌洋口镇。日军侵略,国土沦丧,激起他的爱国热情。他积极参加战时民教工作,并开始接触革命思想。民国28年春,申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中共英华中学支部成立,为宣传抗日,唤醒民众,申生和同学们一道组织英华闽剧团,自编自演以郑成功、戚继光等民族英雄为内容的闽剧,在顺昌一带巡回演出。申生不仅善于团结同学,而且善于说理斗争。有一次校方办童子军,责令每个同学剃光头。他带头向校方提出:学生毕业后,要到沦陷区工作,剃光头易被日本侵略军察觉,会遭到无辜杀害。这一说法得到广大同学的拥护,大家纷纷-,反对剃光头,校方只好作罢。申生和支部书记许世华等人做进步同学的思想工作,发展一些党员,扩大党的组织。
  民国29年申生中学毕业,母亲欲送他出国留学,但他服从组织需要,毅然留在国内从事革命活动。同年,他以优异成绩考进省邮电局当邮务佐,工作不到半年,即奉命往武夷山参加省委举办的训练班,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磨练,他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民国30年,党组织贯彻中央“隐蔽精干”的方针,申生于训练期满后回福州隐蔽埋伏。
  民国34年8月,省委成立闽江工作委员会,发展城市工作,申生同闽江工委书记庄征等人接上关系,担任闽江工委委员。同年底中共福州第一市委成立,杨申生兼任市委书记。他领导市委同志在仓山建立一些党的秘密据点,他的家也是重要据点之一,抗战胜利后省委首次会议就在他家召开。民国35年春,他护送省委书记曾镜冰去上海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同年4月起他不再担任福州第一市委书记的职务,常常以商人的身份频繁来往于榕、沪、皖之间经商,为党组织筹集经费,传递党的情报。民国36年2月至10月,省委领导人曾镜冰等人在福州领导城市工作,常常到申生家中研究工作,申生为领导的安全,除动员母亲参加革命工作外,还积极做好家里看门人郑永康,厨师高其森等人的思想工作,保证领导同志的安全。他在从事党的秘密活动时,经常遭到敌人的跟踪,他总是机智沉着,一次又一次甩掉敌人的跟踪,顺利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同志们赞扬他是一个智勇过人的地下工作者。
  民国37年,福建发生一系列党组织和游击队被敌人破坏的事件。当时中共闽浙赣省委怀疑城市工作部内有内奸,错杀一批城工部干部,杨申生也于同年4月被错杀,时年29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工部冤案得到平反,1956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杨申生为革命烈士。
同年(公元191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