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浙江省> 绍兴市> 嵊州人物

王永春

[公元1895年-1960年]

王永春为[公元1895年-1960年]

  王永春(1895—1960) 男,演员、科班教师。原名黄杏春,浙江省嵊县长乐贵门乡人。家贫如洗,辍学耕耘。15岁拜男班名须生王凤祥为师,改名王永春(从师姓,寓永葆青春之意),学唱小歌班。初工老生,后改小生,唱“南调”,属“南派”艺人。从艺不久,即因唱腔清越,台风潇洒而崭露头角,与名旦白玉梅合作,人称“王永春白玉梅班”,在浙江闻名。1917年10月26日初进上海,搭梅朵阿顺班,在镜花戏园演出。1919年与卫梅朵、马阿顺、张云标、马潮水、白玉梅等名演员为本剧种的生存竞争作出艰苦努力。除先后参加第一戏园(原华兴戏园)、凤仪戏园等日常演出外,还积极参与以卫梅朵为首的艺术改良活动,并发挥其初通文墨、天资聪颖的长处,为《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整理改编作出较大贡献。他与白玉梅合作,以《英台宝卷》和《梁山伯祝英台夫妇攻书还魂团圆记》唱本为蓝本,在小歌班“十八相送”、“楼台会”两折路头戏的基础上,编排成一部完整的大戏框架,并与白玉梅分别写梁祝两人的唱词,新创上中下三本《梁山伯》,并于1919年3月15日首演于第一戏园。他本人亦因在该剧中成功地扮演了梁山伯一角而在上海成名,成为男班时期“四大名小生”之首。1922年6月,与马潮水、白玉梅领衔进大世界演出。从1922年至1937年“八一三”事变为止,大部分时间固定在大世界献艺,为头牌领衔主演,声名之盛,在男班艺人中首屈一指。1925年,收叶德发(叶琴芳)、唐德贵(唐永林)等“德”字辈徒弟4人。进入大世界后,戏路日益开阔,除小生戏外兼演老生戏。最负盛名的角色为《梁祝》之梁山伯、《玉蜻蜓》之前申贵升、后徐元宰、《左维明巧断无头案》之左维明,另外还有自编幕表连台本戏《封神榜》之姜子牙等。艺术上崇拜麒麟童,演老生戏时努力仿效之。演唱口齿清晰,嗓子极好,唱快板为其特长,《游庵认母》中饰徐元宰,可一口气唱二十来句清板而气息如常,人称“快板小生”。凡他出场时,台上一面特大镜子四周彩色灯炮一齐闪光,映出镜面上“王永春”三个大字,于是场内观众很快坐满立足(大世界内各剧场均为流动观众)。平时为人洒脱刚直,亦善自卫。出名后常有地痞流氓寻衅0,他即自备一节竹管,两头装有圆锥形硬木,遇有不测即以此防身。1937年“八一三”轰炸中他几乎被炸,脱险后抱着幼儿逃回家乡。抗战期间一度以教戏为业。解放后,在-一带流动演出。后曾任宝山越剧团导演。1952年起担任上海老艺人组成的复兴越剧团排戏师傅。生前有高亭公司灌制的《游庵认母》、《游上林苑》等唱片流传于世。
同年(公元189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