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湖北省> 咸宁市> 赤壁人物

张国淦

[公元1876年-1959年,清末民国政治家、历史学家]

张国淦为[公元1876年-1959年,清末民国政治家、历史学家]

  张国淦,字乾若,号石公,蒲圻县城关人(今赤壁市蒲圻办事处)。1876年生,幼年随父落籍安徽芜湖(其父张学诚时在皖南牙厘总局芜湖分局任职)。张少时聪颖好学。1902年中举人,1904年授内阁中书,1906年入清廷考察政治馆任馆员。
  1907年,因“上 书”黑龙江巡抚程德全,论述黑龙江兴革事宜,得程赞赏,程专折奏调,先后任黑龙江抚院秘书官、调查局总办、财政局会办等职。武昌首义后,张以“参议”身份,随唐绍仪赴沪参与南北议和。袁世凯、黎元洪任临时大总统和总统期间,先后任国务院铨叙局长、国务院秘书长、-秘书长、政治会议副议长、参政院参政、政事堂右承、教育总长、农商部总长、司法总长、全国水利局总裁等要职。
  张国淦虽在政界驰聘多年,但他是中国一位享有盛名的方志学家。早在从政期间,就开始史志调查研究工作。其中最具影响之作的《中国古方志考》,1916年即开始撰著。1926年,结束整治生涯后,移居天津,更潜心史志调研考究、著述,常往来于北京、东北等地。至1930年“中国方志考”(初定名)已初具规模。1937年抗战前,完成了数百万字的初稿。并应著名学者顾颉刚之请,在当时的《禹贡》上发表约十万字。顾氏评介道:“蒲圻张石公先生研究地理之学,发愤忘食,盖数十年如一朝,收集方舆国籍之富,甲于旧都(指北京)诸藏书家。遍求各省府县古今志书而读之,并辑其佚著之散见于群籍者,以及序跋评论之属,一字之涉,咸所不遗。作《中国方志考》数百卷,与宜都杨惺吾先生之《历代舆地图》,可谓泰、华并峙者矣”。由于种种原因,该书当时只作了部分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国淦受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53年,经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董必武介绍,受聘为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并在他的同事,著名方志理论家金毓黻等人襄助下,继续进行《中国方志考》的编纂。并将该书定为前后两编。前编为秦汉至元;后编为明清至现代。1959年1月25日,张国淦病逝后,经其夫人顾佶人和助编者多方联系,“中国方志考”之上编于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书名为《中国古方志考》(自秦汉至元)。全书共70余万字,收录方志2200多种。书一出版,即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该书是学研中国方志的珍贵典籍。可惜的是,下编明、清、民国部分未能一并整理出版,而致在文革中散毁,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张国淦治学严谨,用力工深,著述甚丰。有《中国古方志考》、《辛亥革命史料》、《历史石经考》、《中国书装源流》、《俄罗斯东渐史略》、《永乐大典方志辑本》、《芜湖乡土志》、《黑龙江志略》等多部史志著作。2000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张国淦文集》,可谓集大成之书。
  张国淦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曾将私人藏书数万册捐献给湖北省图书馆。
同年(公元187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9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