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山东省> 烟台市> 牟平人物

于寄吾

[公元1915年-1942年]

于寄吾为[公元1915年-1942年]

  于寄吾(1915—1942),八路军胶东军区西海军分区政治委员。
  又名于己午,原名于纪武,字志新。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上庄镇人。1924 年在本村上小学,1930 年考入烟台八中,1934 年考入济南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受进步思想的影响,倾向革命,积极参加进步活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 年毕业后,在济南“乡村建设研究院”受训,后到黄县(今龙口市)北马乡校任校长,并与上级组织派来的同志一起积极发动武装起义。乡校解散后,回到牟平县东关,用租赁来的房屋作为活动场所,联系青年学生,开展抗日活动。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于寄吾1938 年3 月17 日正式参加革命工作,开始在中共胶东特委任职。1939 年, 任中共胶东区委秘书长兼政府工作部部长。1941 年2 月,任中共西海地委书记,并先后兼任西海指挥部、西海军分区政治委员。在西海工作期间,他密切联系群众,率领部队痛击投降派高玉璞部,打开了西海与北掖抗日根据地的通道,并与清河军区的根据地连成一片,彻底地扭转了西海地区孤立无援的被动局面。
  1942 年秋,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飞抵烟台,部署对胶东地区的冬季大“扫荡”,参加这次“扫荡”的日军一万五千人,伪军五千余人,还有海空军配合,实行“铁壁合围”“拉网扫荡”“梳篦清剿”等战术,对大泽山根据地形成层层包围的态势,妄图以此消灭抗日军民,摧毁大泽山根据地。大泽山根据地是中共胶东区委和西海地委、南海地委的重要依托地,对胶东和西海地区、南海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重要的作用。西海地委、西海专署、西海军分区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大泽山区领导抗日斗争。为对付敌人的这次“扫荡”,于寄吾根据中共胶东区委、胶东军区关于保存力量,采取化整为零、分区坚持、互相配合的方针,率领西海军民多次出击烟潍公路,威胁敌人后方,牵制了日军主力。
  12 月22 日拂晓, 中共西海地委和军分区机关在转移途中,与大量日伪军遭遇。地委和军分区机关立即向大泽山余脉萌山撤退,却又陷入敌人的重围。于寄吾与军分区司令员赵一萍、军分区参谋长胞兄于一心各率一个警卫排,掩护机关人员分头突围。赵一萍率领军分区机关突围成功,而于寄吾和于一心,未能突出重围。战士劝于政委到窑洞躲避,他严肃地说:“我是地委书记、军区政委,大敌当前,我的岗位是和同志们在一起,同生死,共战斗! ”于寄吾率领战士奋起还击,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最后身负重伤,壮烈牺牲。时年27 岁。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馆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2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