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福建省> 福州人物

余宝炎

余宝炎为

余宝炎
  饮誉海内外的鸣鹤拳法传人,骨伤科老中医余宝炎老先生,于1908年11月20日出生于福州,原籍湖北省孝感县东门外余家湾。其曾祖余国政,十三岁时,因逃荒来福州市南门兜斗中街,学铜铁手工艺,出师后,开设“汉口余义盛”烟筒店,(旧时多抽水烟),1918年,徙水部状元街22号世居,今已拆迁王庄乐西四区55座安居。
  勤奋好学,转益多师
  余宝炎先生,7岁就蒙读于本市台江琯前街林宗镒先生私塾,四年后辍学,又报考外国人办的“扬光学校”(在鼓楼区仙塔街),六年毕业,为求生计,随父余荣启习机械工艺。 22岁结婚成家后,仍求学心切,曾三次慕名访师于清光绪间,举人林舜年老先生,蒙老师俯允就学,从此,克苦自励,坚持白日打工,晚间授课,通读《左传》、《四书》、《孟子》等古文课本,在严师训导下,教益良多。尤其《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不为。”的名句,启迪最深,立志奋发做出一番事业,不负师训。 1928年,始坚持文武兼修,武术受传于鸣鹤拳一代宗师谢宗祥(如如)的拳法,苦学十余载,宗师逝世后,坚持不懈地精心研习,数十年如一日,成就甚丰,名重我省武坛。
  饮誉海外,桃李芬芳
  鸣鹤拳法,相传源于清初,福宁府方种公之女方七娘,她见白鹤飞,鸣、宿、食,纵之动作悟成,故名。其拳法概括有练气:要一呼一吸,气出丹田。练功:应出马如犁头之势,先弓后箭,前曲后直,力从丹田出,两目平视,心为主,耳为帅,手为兵,脚为将。对敌狂似柳摆风。作战方法,出手弓双矢,收手软如棉。故此拳乃健身、防身之要道。深受海内外爱好者所喜学。数年来,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都常派代表团来我省访问、学习和切磋拳法,由此可见一斑。
  宝炎先生,少年时受谢宗祥,肖铄德精传,学有所成。嗣后,经历60余载刻苦磨砺和精心研究,拳艺已臻炉火纯青。更为可贵的是,余先生有“诲人不倦’’的老者之风,海内外授其门下者,不乏其人。近年来,曾数度被邀请到东瀛和狮城传艺授徒,日本东京都中央区议会议员大冢忠彦,冲绳刚柔流空手道正道馆本部理事宫城昌史,琉球王家秘任武术本部付师范城间清范先生等都受业其门下,还有日本冲绳刚柔流空手道正道馆本部馆长湧川幸盛,冲绳刚柔流泊手空手道协会会长渡嘉敷唯贤诸先生都时来闽省与余老师切磋拳法。可谓“春风惠万物,桃李满天下。”余宝炎先生现为福州市武术馆副馆长,福建省武协会荣誉委员,省鸣鹤拳研究会会长等职。还受聘于日本冲绳刚柔流泊手空手道协会技术顾问。
  岐黄精湛,医德可风
  余宝炎先生既是我省著名武术家,又是中医骨伤科名医。他年青时,受其曾叔祖余开升(曾任清福建协台之职),家传《少林伤科秘诀》0 22岁时,为了奠定中医学基础,受课于俞清藩、郑同和、陈玉村诸老师,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功底。
  嗣后,再以《少林伤科秘诀》和中医学结合,采用内外治疗法,把我国传统骨伤科发扬光大。
  余医师20余岁开始从医,至今已60余载,他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杏林春暖,名闻遐迩。数十年来,在他妙手救活临危的病者,不计其数。往的不说,前不久,有一外地来榕
  打工的青年人,因胸背腿部受重伤,流血不止,伤情十分严重,若以余医师的医疗条件,可以不接收推给大医院抢救,但虑及若不及时急救,必然流血过多,导致死亡,他动起恻隐之心,由于他艺高胆大,毅然为患者动手术,及时施服“ 刀正宝散”,立见血止。转危为安。但患者因初来乍到本地打工,工资未发,身无分文,余医师不但不责怪他,还像亲人一样安慰他安心回去养伤。翌日,该人借了30元愧谢救命之恩。余先生怜他困况,婉言谢绝,劝他留作伙食之费。并再次为其换药治疗。患者感激流涕地拜谢告别。此类事对于余医师来说,是司空见惯的。再者,1993年4月,仓山区高宅村,有一年仅11岁女孩,不慎从床上跌下,脱了脚臼,被某医院作了修复手术,但术后留下双肢不能伸直的后遗症,经余医师采用内功治疗法,早已康复,多年来,经他妙手回春者,有各级领导干部.亦有平民百姓,不一一赘述了,余宝炎医师自撰一联日:“但愿众生无疾苦,救死扶伤为万民”就是他医德之写照,余医师一生乐于此道,其子女都受到熏陶,他膝下有四男,唯老三从事水产工作外,老大剑秋、0芬秋、都是从医且少受家传兼通各科,在医术上各有成就。老四由秋继承祖传骨伤科,为余氏骨伤科继代传人。
  余宝炎先生,有济民乐善之风。以扶危济困为已任。为人谦让自重,不求闻达。生活俭朴,虽晶盐蔬食不为苦、乃今人中古人也。今虽己耆耄之年,尚有青云之志,还不遗余力地为发扬祖国传统医术和拳法,为人类健康作默默贡献!